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327  浏览:

【原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乎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予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③,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予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日:“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日:“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日:“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选自《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0年12月版)
    注:①文同:字与可,宋代著名画家,擅长画竹。他与苏轼是表兄弟。筼筜:yúndāng,是一种竿粗节长的大竹。筼筜谷:地名,在洋州,谷中多筼筜竹,故名。②蜩,是蝉。蛇蚹,是蛇腹下的横鳞。蜩腹蛇蚹,指竹笋节节环生的形状,好像蝉腹下的条纹和蛇腹下的横鳞。③彭城:即徐州。

【问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与:连词,和,同。
    B.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遂:完成
    C.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会集
    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口实:话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予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独不怜公子姊邪
    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出了文同高明的画沦、高超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写出了作者自己与文同的友谊之深,情感之厚;文章看去好像随笔挥写,却是形散神凝。
    B.文章的第一段,高度评价文同的画竹主张和画竹实践。接着由第二段的“并得其法”引出文章的第三段,叙写作者与文同关于画竹的书信、诗歌往来的故事,进而高度评价文同的画品、画德。
    C.文章前半部分侧重于叙事,后半部分侧重于说理,全文是以画竹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的。整篇文章生活气息浓厚,感情色彩强烈。
    D.作者引用有关曹操的典故,体现的是他与文同之间的“亲厚无间”。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
    译文:
    (2)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译文:
    (3)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译文:
    14.本文题为绘画记,而它实际上是一篇纪念文章,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对文与可这位诗人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的追怀、悼念的?
    答:

【参考答案】
    10-12、A、D、C
    13.(1)所以画竹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
    (2)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却不能做到这样的原因,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没有学习的过错啊。
    (3)子由不曾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他的意蕴。象我这样的人,哪里仅仅是得到他的意蕴,并且也得到了他的方法。
    14.(1)文章写了文同高明的画论、高超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从而体现出作者对友人逝去的沉痛悼念。
    (2)文章又写到他们写文章赠答,用诗歌唱和,表明了作者与文同的友谊之深,情感之厚,也是以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
    (3)文末写到苏轼晾晒书画,看到了文同送给他的《筼筜谷偃竹》,感伤故旧不禁痛哭失声。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文天祥
  • 下一篇:蜗角之争
  • 【推荐文章】

  • 论琴

    【原文】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

  • 贺知章传

    【原文】 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陆象先善。象...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宠

    【原文】 陈宠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

  • 察传

    【原文】 察传 《吕氏春秋》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

  • 察今

    【原文】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

  • 【最新文章】

  • 裴侠
  •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
  •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
  • 桃花涧修禊诗序
  •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
  •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
  •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
  •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
  • 佟客
  • 顾宪之
  •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
  •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
  •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
  •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