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图记
作者:归有光 文章ID:30333 浏览:
【原文】
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①于浮屠②、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③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①尸祝:本指古代祭祀时担任尸和祝的两种人,为“崇拜,祝福”的意思。②浮屠:梵语的音译,这里指佛教。③惓惓:诚恳殷切的意思。
【问题】
22、请写出高中课本中所学的归有光的散文名篇【 】(1分)
23、第一段主要写了吴县的□□□□(2分)
24、第二段中“好事者绘《吴山图》”的目的是【 】(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25、对“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命令对于百姓来说确实很重要。
B.那命令对于百姓来说就像诚信一样重要。
C.县令对于当地百姓确实很重要。
D.县令对于百姓的诚实起到重要作用。
26、本文是一篇“记”,具有叙议结合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2、《项脊轩志》(1分)
23、名胜奇观(风景名胜、山水奇观)(2分)
24、把它作为纪念品送给将要离任的县令魏用晦。(2分)
25、C(3分)
26、参考答案:本文通过记叙吴县百姓绘《吴山图》赠县令和县令求作者为《吴山图》作记的事情,表现了贤明的县令与百姓之间互相怀念的深厚情感。作者借此表达了“令之于民诚重矣”的观点。全文叙事简明,由叙生发议论,叙议结合,情理并茂。(4分)
《吴山图记》译文:
吴县、长洲二县,都在吴郡郡治所在地而划界分治的。郡的西面有许多山,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而灵岩山,曾经是当年吴国宫殿所在的地方,那里至今还保存着西施的遗迹。至于说到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都是风景美好的地方。而三万六千顷浩瀚的大湖中,有七十二峰坐落其间,则更称得上天下奇观了。
我的同年好友魏用晦君任吴县长官不到三年,就因为政绩赫赫而被朝廷召入任给事中。魏君治理吴县时对百姓很有恩惠,百姓苦留不得,魏君也不忍离去,于是有热心人就画了一幅《吴山图》,来作为临别留念赠给他。
县令对于百姓确实是很重要的。如果县令贤能,那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受到他的恩泽,荣耀一方;如果县令不贤能,就会祸及当地的山川草木,使其受到耻辱。魏君对吴县的山川草木,算是增加了它们的光彩吧?有朝一日这里的百姓将在山间选择一处风景优美之地,在佛堂和道观里祭祀他,这本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可是魏君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仍然会眷恋当地的山川呢?过去苏子瞻称道韩魏公离开黄州任上已经四十多年,往事依然时时不忘,以致写下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的人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这以后人们才明白贤能的人对于他所到的地方,不仅使那里的百姓不忍忘怀自己,而且连他自己也不会忘记那里的百姓。
如今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有一天他和我同在内庭,拿出这幅《吴山图》,边欣赏边感叹,于是让我为这事作一篇记文。啊!魏君对吴县的百姓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吴县的百姓怎么能忘记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