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先大夫集后序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3年8月15日
作者:曾巩  文章ID:30351  浏览:

【原文】
    先大夫集后序
    曾巩
    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言当民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兵起,又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常激切论大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过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扬州。将复召之地,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世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争言符应①,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滋甚,自京师至四方,毕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②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
    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公卒乃赠谏议大夫。姓曾氏,讳某,南丰人。序其书者,公之孙巩也。至和元年十二月二日谨序。
    注:①符应:古人认为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相应,称符应。②逋负:拖欠。

【问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当事者不忠    疾:痛恨
    B.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    望;希望
    C.绌奸臣,修人事    绌:通“黜”,罢黜
    D.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    难言:责难当世的言论,难,读nàn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B.始公尤见奇于太宗
    益以材见知
    C.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以谓天命不可专任
    D.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所烦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克寄托者
    11.下列六句话,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说明曾公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
    ①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
    ②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世尤切
    ③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
    ④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⑤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
    ⑥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和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立国后,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却未实现政通人和;在曾公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各级官吏心怀奸邪,不堪重任造成的。
    B.曾公在朝廷上言论激切,勇于谏诤,颇受两代国君的赏识和重用,成就了势力上一段“主圣臣直”的佳话。
    C.祥符年间,道教思想在朝野泛滥,全国各地大建宫观,曾公极力谏诤,表现了敢于与潮流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D.曾公关心民生,刚勇正直,对其功绩与品行,史籍却言之不详,作者虽对此深感遗憾,叙述时却笔调委婉,藏锋不露。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4分)
    ②故卒以龃龉终(3分)
    ③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3分)

【参考答案】
    9.B
    10.D
    11.C
    12.B
    四、(24分)
    13.(10分)
    ①虽然多次因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而动摇自己的本意。
    ②所以(因此),最后曾公在同当政者意见不合中去世。
    ③当政者喜欢他的少,史书就果真可信吗?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
  • 下一篇: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日:“斗趋见
  • 【推荐文章】

  • 朱穆传

    【原文】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

  • 传是楼记

    【原文】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

  • 邓芝

    【原文】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

  • 杜预

    【原文】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

  • 古砚说

    【原文】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

  • 李姬传

    【原文】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

  • 【最新文章】

  • 游庐山记
  • 游盘山记
  • 游三游洞记
  •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
  • 张释之
  •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
  • 送胡叔才序
  •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 送石处士①序
  •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
  • 李斯
  •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
  •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
  •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
  • 辛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