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瑀爱经术,善属文。性鲠急,鄙远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364  浏览:

【原文】
    萧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也。瑀爱经术,善属文。性鲠急,鄙远浮华。
    晋王(杨广)为太子,授右千军。即帝位,拜内史侍郎,数言事忤旨,稍见忌。高祖(李渊)入京师,招之,挈郡自归,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吏部尚书。秦王领右元帅,攻洛阳,署瑀府司马。武德元年迁内史令,帝委以枢管,内外百务悉关决。或引升御榻,呼曰萧郎。瑀自力孜孜,抑过绳违无所惮。上便宜,每见纳用。手诏曰:“得公言,社稷所赖,朕既宝之,故赐黄金一函,公其勿辞。”
    是岁,州置七职,秦王为雍州牧,以瑀为州都督。诏尝下中书,未即行,帝让其稽,瑀曰:“隋季内史诏敕多违舛,百司不知所承。今朝廷初基,所以安危者系号令。比承一诏,必覆审,使先后不谬,始得下,此所以稽留也。”帝曰:“若尔,朕何忧乎?"初,瑀关内田宅悉赐勋家,至是,还给之。瑀尽以分宗族,独留庙室奉祠。
    贞观初,帝问瑀:“朕欲长保社稷,奈何?”瑀曰:“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瑀谕议明辩,然不能容人短,意或偏驳不通,而向法深,房玄玲、魏征、温彦博颇裁正之,其言多黜,瑀亦不平。会玄龄等小过失,瑀即痛劾,不报,由是自失,罢为太子少傅。九年,复参预政事。
    帝尝曰:“武德季,太上皇有废立议,顾朕挟不赏之功,于昆弟弗见容,瑀于尔时不可以利怵死惧,社稷臣也。”又曰:“公守道耿介,古无以过,然善恶太明,或有时而失。”卒,年七十四。诏赠司空、荆州都替,陪葬昭陡。
    赞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问题】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言事忤旨,稍见忌    稍:逐渐
    B.未即行,帝让其稽    让:谦让,包容
    C.其言多黜,瑀亦不平    黜:废止
    D.故余祉及其后裔    祉:福气,恩泽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瑀“守道耿介”的一组是
    ①数言事忤旨
    ②内外百务悉关决
    ③抑过绳违无所禅
    ④使先后不谬,始得下
    ⑤瑀尽以分宗族,独留庙室奉祠
    ⑥会玄龄等小过失,瑀即痛劾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瑀是后梁皇族后裔,信奉佛教,擅长文章,不看重富贵名利。在隋代和唐代都曾作过官员。
    B.李渊称帝后,萧瑀献出自己任职的州郡投奔唐朝。后深得李渊的赏识,被委以重任,任其便宜从事。
    C.萧瑀建议太宗分封诸侯以保国家长治久安,但在讨论这件事时,与房玄龄等人发生了激烈争执,被罢为太子少傅。
    D.作者认为萧家在唐代始终名望很重,有八人官至宰相,是因为他们的先祖有功于民。
    11、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10分)
    ①得公言,社稷所赖,朕既宝之,故赐黄金一函,公其勿辞。
    ②比承一诏,必覆审,使先后不谬,始得下,此所以稽留也。

【参考答案】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让:责备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瑀“守道耿介”的一组是C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在讨论这件事时,与房玄龄等人发生了激烈争执,被罢为太子少傅”不符合原文表述。
    11、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10分)
    ①得公言,社稷所赖,朕既宝之,故赐黄金一函,公其勿辞。
    听到您的话,(认识到)这是社稷(安定)的依靠,我已经把这言论当作宝贝了。所以赏赐给你一盒黄金,你一定不要推辞呀!
    (语句通顺1分,四处得分点各1分,共5分)
    ②比承一诏,必覆审,使先后不谬,始得下,此所以留也。
    等到接到一份诏书,一定反复审查,使它(和以前的诏书)先后不冲突,才能发布下去,这是把诏书暂时留下来的原因。
    (语句通顺1分,四处得分点各1分,共5分)
    附译文
    萧瑀传
    萧瑀别名时文,是南阳后梁明帝萧岿的儿子。萧瑀喜爱佛学,会写文章。他性情刚直严峻,轻视鄙弃浮华不实。
    晋杨广当太子时,萧瑀任太子左千牛。他登上帝位,被任命为内史待郎,多次说话违反断帝心意,逐渐地被疏远了。
    高祖李渊进长安后,招呼萧瑀,他献出河池郡投奔的唐朝,被授光禄大夫头衔,封宋国公爵号,任民部尚书字职。秦王李世民兼任右元帅,进攻洛阳,萧瑀任秦王府代理司马。武德元年(618),升任内史令,高祖把机要事务委托给他,宫庭内外各项政务全都让他参与处理。有时带他坐上御榻,亲切地喊他“萧郎”。萧瑀勤恳努力孜孜不倦,批评过失纠正错误无所顾忌。每当提出有益的建议,都被采用。高祖亲笔写诏书说:“听到您的话,(认识到)这是社稷(安定)的依靠,我已经把这言论当作宝贝了。所以赏赐给你一盒黄金,你一定不要推辞呀!”
    这一年,要在七个州设置官署,秦王担任雍州牧,任命萧瑀为雍州都督。高祖的诏书发到中书省,没有即时执行,高祖责备他们拖拉,萧瑀说:“隋朝末年,内史宣布的诏令常常前后矛盾,各主管官吏不知该听哪种。如今开始创建基业,号令关系到国家安危。接到一份诏书,一定反复审查,使它(和以前的诏书)先后不冲突,才能发布下去,这是把诏书暂时留下来的原因。高祖说:“是那样,我还担心什么呢?”当初,萧瑀在关内的田地房屋都交高祖赏给了功臣,到现在,都还给了他。他全部分给了族人,只留下祠堂祭祀祖先。
    贞观初年,太宗询问他:“我想永保江山,该怎么办?”萧瑀说:“夏商周三朝能够长久保住天下的办法,都是分封诸侯作为保卫中央的藩国。秦朝设置郡县,两代就灭亡了。汉朝把亲属功臣封为王侯,国运也有四百年。曹魏、晋朝废除分封制,没转过身来就灭亡了。这就是分封制的显著效果。”太宗采纳了这个意见,开始商议分封国公刺史。
    萧瑀议论朝政聪明善辩,但是不能宽容别人的不足,有时存心诡辩观点不一,但他一向法度严谨,房玄龄、魏征、温彦博都不能裁断辩驳,他的意见多数不被采纳,心也里愤愤不平。碰巧房玄龄等人犯了小错,萧瑀就拼命弹劾,太宗不予理踩,因此反而给自己造成损失,贬为太子少傅,后来授予特进这个空衔,再任太常卿。后来出任河南道巡大使。贞观九年(635),又调回朝廷参与政事。
    太宗曾说:“武德末年,太上皇有废除建成号立太子的想法,但我立有无法奖赏的功卿、建成、元吉不能容我,萧瑀那时不理他们的利诱威胁,真是个失系国家安危的大臣。”所以写诗赐给他说:“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又对萧瑀说:“您守志不移刚直不阿,古人也无法超过,但是善恶分得太清楚了,有时也失去分寸。”
    去世时,七十四岁。遗嘱命令用单层的衣服人敛,安葬不要选择日期。诏令追认他为司空、荆州都督,安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的昭陵墓地。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萧颖士,字茂挺,梁鄱阳王恢七世孙。颖士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
  • 下一篇: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祖惠蒨,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
  • 【推荐文章】

  • 苏武

    【原文】 苏武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

  • 苏辙传

    【原文】 苏辙传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

  • 杜预

    【原文】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

  • 文天祥

    【原文】 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 孙膑

    【原文】 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

  •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

    【原文】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父天生,宋末为列将,以勋至...

  • 【最新文章】

  • 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
  •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
  • 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
  • 天子重言
  • 蒙恬
  •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
  • 孟德传
  •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
  • 魏公子
  •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
  • 孟家父子
  •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
  •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
  • 苏辙传
  •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