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异宝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457  浏览:

【原文】
    异宝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载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节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问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
    B.见一丈人,刺小船。
    C.吾不受也。
    D.去郑而之许。
    2.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参考答案】
    1.C(A中的“宝”用作动词,是意动用法,解释为“把……看作宝物”,现代汉语中不用作动词。B中的“刺”解释为“撑”,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意思。C中的“受”古金义相同,都是“接受”的意思。D中的“去”解释为“离开”,现代汉语中的“去”义项要多得多。)
    2.A(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五员”,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楚国”,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是“五员”。)
    3.B(A上一句的“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释为“从”,下一句的“于”也是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译为“比”。B中的两个“因”意义和用法相同,都作副词,解释为“于是,就”。C上句中的“之”用作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下句的“之”也作结构助词,但它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上句中的“以”作介词,起提宾作用,译为“把”,下句中的“以”用作连词,解释为“以致”。)
    4.A(①孙叔敖的做法说明他很有智慧。②同样说明孙叔敖很有智慧。③是说郑国的国君缺少智慧,不符合题干的要求。④五员的行为说明郑国是一个无“知”之国。⑤这与“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无关。⑥指“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这正是“其知弥精”的表现。)
    5.D(最后一段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与鄙人的例子作比较,说明所取东西的不同是由于他们的智慧有精深和底下之分。)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按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
    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五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举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再拜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奉献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达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义田记
  • 下一篇:殷不害
  • 【推荐文章】

  • 论琴

    【原文】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

  • 贺知章传

    【原文】 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陆象先善。象...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宠

    【原文】 陈宠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

  • 察传

    【原文】 察传 《吕氏春秋》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

  • 察今

    【原文】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

  • 【最新文章】

  • 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为儒。幼孤,
  •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
  • 徐光启传
  •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
  •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
  • 种梨
  •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
  • 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
  •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
  •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
  • 凝之①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②之女也。
  • 王罴
  •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
  • 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