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子皮与子产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9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627  浏览:

【原文】
    子皮与子产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①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人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之?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②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③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注:①子产:郑国大夫,名公孙侨。②榱C.uī:屋椽。③虎:郑国大夫,名罕虎。

【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少,未知可否    ②使夫往而学
    A.①shǎo缺少知识    ②fū成年男子的通称
    B.①shào年轻    ②fú他,代指尹何
    C.①shǎo缺少知识    ②fú他,代指尹何
    D.①shào年轻    ②fū成年男子的通称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败绩厌覆是惧
    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②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
    我远而慢之
    A.①中两个“是”相同,②中两个“远”相同。
    B.①中两个“是”不同,②中两个“远”不同。
    C.①中两个“是”不同,②中两个“远”相同。
    D.①中两个“是”相同,②中两个“远”不同。
    3.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愿:愿意,指尹何愿意做子皮的邑宰。
    B.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为邑:治理采邑(采邑,古代卿大夫的封地)。
    C.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覆是惧,何暇思获?    败绩:事业败坏,这里指翻车。
    D.善哉!虎不敏。    不敏:不聪明。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侨将厌焉”中的“厌”通“压”。
    ②“厌”不是通假字,是“讨厌”的意思。
    ③“射御贯”中的“贯”通“惯”,习惯熟悉的意思。
    ④“贯”不是通假字,是贯穿的意思,指箭法精良。
    ⑤“则能获禽”中的“禽”通“擒”。
    ⑥“禽”不是通假字,是指猎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5.对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求利之也
    ②子之爱人
    ③身之所庇也
    ④愿,吾爱之
    ⑤我
    远而慢之
    ⑥微子之言
    ⑦人心之不同
    A.①④/②⑥/③⑦/⑤
    B.①④/②③⑦/⑤/⑥
    C.①⑦/②③⑥/④/⑤
    D.①⑤/②④/③⑦/⑥
    6.对“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一句译得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为郑国着想,我为我的家庭着想。有你的庇护,那就可以了。
    B.你为郑国着想,我为我的家庭着想,用产业做庇护,总算可以了吧。
    C.你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采邑,用来庇护我,总算可以了吧。
    D.你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采邑,有你的庇护,那就可以了。
    7.对文中“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人心各有打算,表示子产不能干预子皮的家事。
    B.比喻人心各有打算,表明不能强求子皮不使尹何为邑。
    C.比喻人心各有打算,子产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如子皮高明。
    D.比喻人心各有打算,言外之意是子产认为子皮的想法危险。
    8.以下是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子产认为子皮“虽吾家,听子而行”的想法是危险的。
    B.子产认为“子皮欲使尹何为邑”的想法是危险的。
    C.子产主张“学而后入政”,反对“尹何为邑”。
    D.子产认为爱人就应对人有利,反对子皮的“爱人以政”。

【参考答案】
    1.B.
    2.B.(①表是动宾倒装,“厌覆是惧”,即“惧厌覆”。②“是”,此。③“远”,形容词。④“远”,动词,疏远疏忽)
    3.A.(“愿”,谨慎老实)
    4.D.
    5.B.(①④代人,②③⑦取消句子独立性,⑤代物,⑥定语标志)
    6.C.(“为”,治理。“家”,子皮
    的采邑。“其”表示测度语气)
    7.A.(承上句“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比喻每个人的心像他们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子皮的想法不能全如子产的想法,所以子产表示不愿干预子皮的家事。话说得比较含蓄)
    8.A.(A.B.对立,B.是正确的。可从下句“亦以告也”推知。“以”“告”中间省“之”,代上文所讲的关于尹何不可为邑的一番道理)
    【译文】
    子皮想让尹何治理他的采邑。子产说:“他年纪轻,不知道行不行。”子皮说:“他谨慎老实,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习一下,他也就更懂得怎样治理了。”子产说:“不可以。别人喜欢人,总是谋求使他有利。如今您喜欢人,却把政事交给他。这好比一个人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去割东西,他会受到很多伤害。您的喜欢人,是让他受伤害罢了,谁还敢在您这里求得喜欢?您在郑国是栋梁,栋梁折断了,屋檐崩坏了,我公孙侨也会被压死,怎敢不把意见全说出来!您有美锦,是不会让人来学习裁剪的。大的官职,大的采邑,是自身的托庇,反而让一个学习做官的人去治理。这比起美锦来,不是值更多的钱吗?我听说过学习以后才去管理政务,没听说过用管理政务来学习的呀。若是果真这样办,一定会有所伤害。比如打猎,射箭驾车都熟习了,就能获得禽兽;如果从未练习过驾车射箭,那么就会老怕翻车压人,哪里还有空闲去想猎获禽兽呢?”子皮说:“好啊!是我不聪明。我听说君子总是努力去了解那些大的、远的事情,小人却努力去了解小的、近的事情。我是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小心爱护它;大的官职,大的采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我却疏忽而且轻视它。没有您的这番话,我是不懂得的。从前我说:‘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采邑,用来庇护我自己,总算可以了吧。’从今以后才知道这是不够的。现在我请求,即使是我的采邑,也听从您去治理。”子产说:“人心的不同,就好像他的面孔一样,我怎敢说您的面孔和我的面孔一样呢?只不过我心里感到危险的,也就把它告诉了您。”子皮认为子产忠诚,所以把郑国的政事委托给他。子产因此能够治理郑国。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 下一篇: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
  • 【推荐文章】

  • 苏武

    【原文】 苏武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

  • 白云先生传

    【原文】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

  • 班超

    【原文】 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

  • 《论语》选段

    【原文】 《论语》选段 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最新文章】

  •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
  •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
  •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
  •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
  •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
  •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
  • 豫让
  • 豫让论
  •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
  •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生甫周岁,堕眢井
  • 徐九思
  •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
  •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蔷夫,得休
  • 知化
  • 指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