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枕上
作者:毛泽东 文章ID:17890 浏览:
虞美人·枕上
1921隼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星寒。
晓来百念皆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据知最初为咏项羽宠妃虞姬而得名。堆:形容愁绪颇多,颇浓,颇重。薄寒:微寒。唐杜甫有诗云:甲子而南异,冬来只薄寒。离人:指毛泽东的爱人杨开慧。残月:黎明时的月亮。
【写作背景】
毛泽东和杨开慧相识于1913年,在长达七年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情,1920年冬天在长沙结婚。他们爱得深沉,是一对革命夫妻。两人相爱之初,杨开慧在日记里写道:“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许多的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上了他”,甚至“假如他被人捉去杀了,我一定要同去共这一个命运”。这一对恋人的爱,不同凡响,它是紧紧地与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的。要革命,要斗争,加上反动势力的迫害,他们自然有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一天晚上,毛泽东整理好白天考察所作的笔记,写了寄给《通信报》的通讯,夜已很深了。他熄灯二床,想起新婚的妻子杨开慧,怎么也睡不着。那娇好的身影,温馨的笑靥,似乎就在眼前。定睛观看,却又不见伊人的倩影,室内空静寂寥,颇有:“可堪孤馆闭寒”之况昧。他情思涌动,便披衣起身写了这首佳作。
【赏析】
该词继承了我国词史上婉约词风的流韵,显出阴柔之美的审美特色。毛泽东曾多次提到他对古典诗词中的豪放派比较偏爱,但他写出的婉约词也如此优美、深情。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形象具体,情景如在眼前。起首两句,直写诗人因离愁相思之苦,愁绪如堆,置于枕边,犹如“江海翻波浪”,形象感人。三、四句,具体描绘离愁相思之苦:长夜漫漫,“天色总难明”,是实情,也是意念,越苦越难明啊!“寂寞”二字,虚写,透露出愁苦之来由,既照应了前文“愁”字,又为下阕“剩有离人影”作铺垫。“晓来百念皆灰尽,剩有离人影”,相比之中,烘托出爱之深,情之切。末两句,触景更生情:面对向西流的一钩残月,不由得泪眼朦胧,充分表达了离愁之苦,既形象又感人。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