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作者:毛泽东 文章ID:17910 浏览:
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1935年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喜攀飞翼通身暖,苦坠空云半截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注释】
亥年:旧历乙亥年,即1935年。残秋:秋末。秋肃: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肃杀景象。春温:春天的温暖。尘海:尘世如海。海,广大、险恶、多变复杂。金风:即秋风。我国古代以五行(金木水火土)解释四季变化。秋属金,古称秋风为金风、金秋等。萧瑟: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响声。飞翼:指飞鸟。通身:浑身,全身。竦听:竦,竦立聆听。荒鸡:指夜间三更前啼叫的鸡。阒寂:寂静无声。阒形容没有声音。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写作背景】
诗人改写鲁迅诗而成的这首七律,没有注明时间,根据诗的内容,我们设想是写于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虽还有很多困难,但“春温”的景象已出现,“星斗正阑干”,天将亮,曙光就要来临。
【赏析】
本诗属政论诗,全诗主要采用比喻手法,诗意寓于景象之中,耐人寻味。
首联第一句写冷酷的秋天降临大地,曾令人震惊,不言而喻是暗指当时的政治形势,但第二句言“春温”的景象已呈现在眼前,令人无限欣喜,指的是革命的大好形势已经出现。
下面三联是首联思想内容、感情的铺写。颔联、颈联,意义紧相连,又构成一组。颔联第一句“尘海苍茫”,喻环境险恶,形势变化多端,使人百感交集,用一“尘”字表现“百感”之郁抑。第二句承首句,以“金风萧瑟”喻环境,形势严峻。“走千官”,写在严峻形势下,千官畏逃,也可以说是指有人离开革命,甚至叛变革命。颈联第一句以“喜攀飞翼”喻干革命,大展宏图,这样就能“通身暖”,充满革命干劲,精神抖擞;但有时遇到挫折,备受重伤,犹如坠人空云中,半截寒凉。这“半截寒”,喻意丰富,蕴含革命遭受挫折。
尾联以夜不能寐,急盼荒鸡早啼而促人奋进的心情,喻诗人的革命情怀,盼望看到革命的转机、革命的大好形势。“偏阒寂”,偏偏四方毫无动静,说明胜利到来还得等待一段时间。但“起看星斗正阑干”,喻革命胜利的希望,或指新的大好革命形势的到来为期不远了。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坚强的革命信念和必胜的信心。
其次,选用“临”、“谴”、“上”、“沉”、“走”、“竦听”、“偏”、“起看”等词语,或以静变动,或形象化,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