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作者:毛泽东 文章ID:17926 浏览: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1943牟3月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注释】
五律:五言律诗的简称。一般每首为八句,每句五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戴安澜:生于1904年,安徽无为县人,黄埔军校毕业后,曾参加北伐战争。在抗击日本侵华战争中,战功卓著。1942年3月,率国民党第五军第二〇〇师出征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在缅甸指挥部队英勇善战,重创敌军,5月26日因身负重伤在缅甸北部壮烈牺牲。1956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外侮:来自国外的侮弄。侮:欺负,侮辱。此指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御:抵挡。赋采薇:赋:同“敷”,即陈述之意。采薇:《诗·小雅》中的篇名。其诗描写戍边抗击外族侵略的兵士历尽艰辛,在回乡的路上又饱受饥寒。师:军队。此指戴所率领的国民党第五军第二〇〇师。虎罴:罴:熊的一种。虎和罴均为性凶猛的动物,此比喻凶恶残暴的日寇。东瓜:即同古,缅甸南部重镇。此指东瓜之战。棠吉:地名,位于缅甸中部。沙场:即战场。竞:副词,竟然,表示有点出乎意料。殒命:丧命。无违:没有违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1942年3月18日,戴安澜将军率国民党第五军第二〇〇师与日军五十五团激战于缅南重镇东瓜,日军以步、炮、空三兵种联合进攻,战斗极为惨烈,戴军经过十二昼夜的浴血奋战,不仅打败了围困东瓜的日寇,而且坚守东瓜,阻击了日军向缅中、缅北的推进,共歼敌寇五千余人,使日军铃木联队几乎覆灭。继“东瓜之战”后,日军疯狂反扑,于1942年4月23日占领棠吉,戴奉命率二〇〇师增援棠吉,经两天两夜激战,迅速夺回棠吉。但由于1942年4月29日中缅陆路交通要地腊戍沦陷,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陆路退路,戴军被迫回师缅北踏上归途。孰料,途中遇上敌人伏击,将军身中数弹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此诗作于1943年3月,正是蒋介石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之时。毛泽东在此时赋诗缅怀戴安澜将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赏析】
首联:“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时,国难当头,亟须仁人志士奋起抵御侵略者,戴安澜将军受命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率部远征,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抗日的《采薇》诗篇。
颔联:“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戴安澜将军所率领的二〇〇师,军事装备先进,武器精良,被称为机械化的部队,在抗击日本侵华战争中,英勇善战,不畏强敌,战功赫赫,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风。“勇”,勇敢,勇猛;“夺”,夺取,用强力获得,意即戴安澜将军所率领的二〇〇师靠英勇善战,勇敢顽强,扫除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虎罴”,代指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中,日寇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使无数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其行为如虎罴一样凶残。
颈联:“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东瓜之战中,将军率领将士浴血奋战,拼死相守,终于坚守住了东瓜重镇,阻挠了日寇的进攻进程。继之又在棠吉之战中,率领将士从日寇手中夺回了棠吉。“驱倭”,驱逐倭寇。“棠吉归”,使棠吉回归。
尾联:“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一代抗日英杰竟然命丧缅北战场,将军虽壮志未酬,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凌云壮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一个“竟”字,说明诗人对戴安澜将军战死沙场出乎意料,对其英年早逝不无惋惜之情。“也”,此处作副词,表“同样”之意,意即虽英年早逝,但同样没有违背抗日的伟大志向。
全诗以戴安澜将军率部人缅抗日为题材,以缅南东瓜之战、缅中棠吉之战以及缅北遭遇伏击、不幸牺牲为线索,歌颂了戴安澜将军的抗日伟绩和反侵略的英雄气概。为了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献身,长歌当哭,英名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