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包拯,宇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

发布时间:2016年4月30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2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537  浏览:

【原文】
    包拯,宇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谤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预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
    (《宋史·包拯传》有删节)

【问题和参考答案】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第归,杀而鬻之。    第:只管。
    B.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C.出知建昌县。    知;了解。
    D.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去。
    答案    C
    解析    知,任……知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
    B.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C.【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以】故河塞不通
    D,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答案    D
    解析    A.两个“数”都是“屡次、多次”的意思;B.两个“之”都是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C.两个“以”都是
    “因为”的意思;D.前一个“缘”是“借……的名义”的意思,后一个“缘”是“沿着”的意思。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拯侍父母极孝,父母相继亡故后,他在墓前筑草庐而居,终日痛苦丧气,一直不肯离开。
    B.包拯为政清廉,处处为老百姓考虑,连妇女孩童都知道他的名字,不畏权贵,在打
    击有不法行为的权贵时毫不留情。
    C.包拯为国尽忠,直言不隐,多次向朝廷建言献策,甚至把魏征的三篇奏疏献给皇帝
    让他作为座右铭和借鉴。
    D.包拯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是对人却很宽厚,总是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
    答案    A
    解析    原文中的“终丧”是“到守丧期满”的意思,而不是“终日痛苦”。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
    (2)臣不才备位,乞预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
    答案    (1)雄州城新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诱我国叛逆之人来刺探边疆情报呀?
    (2)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考虑。陛下问我想让谁做
    太子,这是怀疑我啊。
    文言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责们。包拯命工式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让典礼官对包拯说:“雄州城新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诱我国叛逆之人以刺探边疆情报呀?”包拯说:“涿州城也曾经开过便门,刺探边境情报何必用开便门的方式呢?”那人于是无言以对。契丹在边境附近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洺、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都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解州盐法往往给百姓造成负担,包拯前往经营治理,请求朝廷全部进行通商贸易。包拯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议论和斥责受宠信的权臣,请求朝廷废止所有内授官职等不正当的恩宠。又罗列上陈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和借鉴。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勤弄虚作假的人。
    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包拯说:“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这件事的。”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衣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
  • 下一篇:雹神
  • 【推荐文章】

  • 朱穆传

    【原文】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

  • 传是楼记

    【原文】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

  • 邓芝

    【原文】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

  • 杜预

    【原文】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

  • 古砚说

    【原文】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

  • 李姬传

    【原文】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

  • 【最新文章】

  • 游庐山记
  • 游盘山记
  • 游三游洞记
  •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
  • 张释之
  •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
  • 送胡叔才序
  •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 送石处士①序
  •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
  • 李斯
  •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
  •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
  •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
  • 辛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