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家令
作者:未知 文章ID:29568 浏览:
【原文】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家令。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尽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壖①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袁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①壖: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壖:庙门外的隙地。
【参考答案】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善错计策 善:使……善,改进
B.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越过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对
D.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道:路过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为人严肃刻薄,不近人情,但是他能言善辩,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深得孝文帝太子及景帝的赏识和宠幸。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他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C.晁错的改革遭到了诸侯们的反对,晁错的父亲急忙从颍川赶来劝说他,晁错不为所动,父亲饮药自尽。不久,晁错也被斩于东市。
D.晁错死后,邓公作为抗击吴楚叛军的将领,向景帝谈及他对诛杀晁错的看法,他认为处死晁错其实是为诸侯报了仇。
第Ⅱ卷(共120分)
四.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24分)
1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3分)
②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3分)
(2)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8.C(A项,认为……好,称许;B项,开凿;D项,取道.从)
9.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10.A(错在“太子及景帝”,太子就是景帝。)
四
11.(1)①屡次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
②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
(2)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晁错是颍川人,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时,任命他做太子家令。晁错屡次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由此迁任中大夫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位,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个别听取他的进言,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风声,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详细地说明情况。丞相奏上这事,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垣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皇帝说:“这不是庙垣,而是外墙,不算犯法。”丞相谢罪。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子出卖,实在错误。”丞相很快发病而死。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
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