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杜如晦

发布时间:2016年5月6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649  浏览:

【原文】
    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选自《新唐书》

【问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    令:美好
    B.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    吝:耻辱
    C.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    属:连接
    D.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筹:谋划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C.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9.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房玄龄推崇杜如晦”和“皇帝思念杜如晦”的一组是
    ①因补滏阳尉,弃官去。②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③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④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⑤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⑥敕所御馔往祭
    A.①⑥
    B.③④
    C.②⑤
    D.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如晦年轻时就已经显示出较高的素质,在参加吏部选拔时,受到了有关官员的器重,认为他有栋梁的潜质。
    B.房玄龄慧眼识英才,将杜如晦推荐给了皇帝。在之后两人的合作共事中,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尊重。
    C.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十分痛惜,在他死时加官爵,赐谥号,并亲自下诏书,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安排人刻写墓志铭。
    D.杜如晦去死多天后,皇帝还非常想念,经常祭奠他,在赏赐他人物品时,也不忘记杜如晦,对他的遗属也十分关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13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5分)
    译文:▲
    ⑵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7.B(吝:吝惜)
    8.A(均为介词“用”。B介词“在”/介词“被”。C介词“替”“给”/介词“被”。D转折连词/承接连词)
    9.B(①叙杜如晦不愿为官,②写王的担忧,③④⑤⑥符合条件,但组合错误)
    10.C(皇帝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碑文中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
    四、11.(1)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因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进”、“特”、“其”、“与”各1分,反问句式1分)
    (2)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去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的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劳问”、“妻子”、“罢”、“衰”各1分)
    附文言文翻译: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才学,有别具一格的风流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认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望您保持美好的品德。”随后让他补任滏阳尉,杜如晦弃官而走。
    高祖平定京师,秦王引荐他做府兵曹参军,后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官府属官很多外调,秦王很担心。房玄龄曰:“离开的人虽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辅佐您的大人才。大王如果最终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如果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讶地说:“不是您这样说,我几乎失去了他!”于是发文把它留在幕府。(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断处理毫无保留,同事、下属都认为他有才干,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天策府建成后,他做中郎。王做皇太子,(杜如晦)与玄与玄龄一起管理朝政,引荐贤才,将品行不好的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奏上《拔士论》,说一个人不可担任几个职务,暗中讽喻杜如晦等。皇帝说:“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因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
    很久后,因病辞职,(皇帝)下诏发给原来的奉禄回家,看病的问候的使者路上接连不断。遇到病重,皇帝下诏书让皇太子去问候,皇帝还亲自到他家,抚摩着他话语梗塞。死时,年仅四十六,皇帝为之痛哭。到埋葬时,追加司空官衔,赠谥号为“成”。手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石碑上写字,让他表达沉痛悼念的心意。
    有一天,(皇帝)吃瓜时发现味道好,就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皇帝曾经送房玄龄一根黄银带,说:“杜如晦和您一同辅佐我,现在只见到您。”泫然流泪说:“世代带着黄银带,鬼神见它害怕。”又取出金带,派房玄龄送到杜家。后来忽然梦见杜如晦像平日一样,第二天向房玄龄说了这件事,命令送自己所用的饭菜去祭奠。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去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的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
    当年(杜如晦)做宰相时,天下刚刚平定,官府的所以规章制度,都是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皇帝住所议事,房玄龄一定会说:“没有杜如晦不能商量这些事情。”等到杜如晦到了,最后卒用的是房玄龄的计谋。一般杜如晦擅长于决断,而房玄龄善于出点子,两人深深地相互了解,所以能够同心商量,来辅佐皇帝。当时说到好的丞相,一定会说到房、杜。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
  • 下一篇:杜如晦少聪悟,精彩绝人。太宗引为秦府兵曹,俄改陕州长史。房
  •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