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放鹤亭记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0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706  浏览:554

【原文】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问题】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2分)
    译文:
    (2)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3.B(唱和、应和)
    14.A(都是介词,解释为用或拿)
    15.C(“可以”古今都有能够的意思)
    16.D(“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不对,应为苏轼所创作)
    17(1)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全.名”皆为动词,各1分)
    (2)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独”为独自之意,不可译作唯独,1分;省略谓语,1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履”译作踩.踏,1分)
    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一带发大水。云龙山人张某的草房,大水淹到大门一半高的地方。第二年春天,水退落了,他便把家搬到原来住处的东面,东山的山脚下。登高远眺,发现一处风景特异的地方,就在那上面建了一所亭子。彭城的山,山岭环绕四周,隐隐约约像个大玉环,唯独缺掉了西边的一面,而云龙山人所筑的亭子正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花草繁茂,树木参天;秋天月明之夜,冬季雪飘之后,千里一片银白色;刮风.下雨,天色或阴或明的时候,俯视仰望山间的景象,更是瞬息万变。
    山人饲养了两只仙鹤,训练得很驯服又善于飞翔。清晨向西山那个缺口处放出去,任凭它们自由飞翔,有时它们停立在水边的田地里,有时翱翔在云天上,傍晚便向东山飞回,所以山人把这座亭子叫做“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宾客僚属前去看望云龙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曾斟酒举杯向山人敬酒,并对他说:“您知道隐居的乐趣吗?即使是面南而坐的帝王,也无法与他交换的。《易经》上讲:‘鹤在幽深隐蔽处呜叫,它的小鹤便应和着一起鸣叫。’《诗经》上也说:‘鹤在深泽呜叫,声音直传到天上。’大概是因为仙鹤这种鸟,清高旷远,悠闲自在,超然于尘世之外,所以《易经》.《诗经》的作者,都用它来比喻贤人君子。隐居的有德之士,
    亲近它,玩赏它,应该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卫懿公却因喜爱仙鹤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使事业荒废,性情迷惑,道德败坏,祸患产生,没有比酒更厉害的东西了。可是刘伶.阮籍这些人,却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至尊的帝王,即使是清远闲放像仙鹤那样的鸟也不能喜好,喜好它便会亡国。但是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人,即使是像酒那种能使人荒惑败乱的东西,却不能对他们构成危害,更何况像鹤那样美好的飞禽呢?由此看来,隐居的乐趣和做帝王的乐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云龙山人高兴地笑着说:“真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便作了放鹤.招鹤的歌。歌词是:“仙鹤飞去啊,飞向那西山的缺口,翱翔在高高的蓝天,向下俯览啊,选择最好的地方去休憩。翻过身来收起翅膀,好像准备降落了啊,忽然发现了什么,又矫健地搏击长空。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来回啊,嘴啄青苔脚踩白石。仙鹤飞回来啊,回到东山的北面,山下有人啊,他戴着黄色的帽子,踏着草编的鞋子,穿着粗布衣服,正在弹琴。他亲自耕作,收获粮食以自给啊,把多余的用来喂养你。飞回来飞回来啊,西山不可以长久地停留下去。”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早孤,不识父。
  • 下一篇: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也。刘璋时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时,诗
  • 【评论列表】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