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顾宪之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763  浏览:1353

【原文】
    顾宪之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凯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村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①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同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大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比至高祖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大中大夫。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
    注:①纪纲:仆从。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

【问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    辜:罪。
    B.发奸擿伏,多如此类    擿:揭发。
    C.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率:轻率。
    D.宪之至郡,即表除之    表:上奏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令解牛,任其所去。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B.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于余姚立邸,颇纵横。
    欲与秦王好,会于西河渑池外。
    D.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下列句中加点“之”字指代的内容,括号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为多言,吾得之矣。(指牛的主人)
    B.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指苇席)
    C.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指“其家人绝灭者”)
    D.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指“宪之不与相闻”这件事情)
    4.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顾宪之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①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
    ②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
    ③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
    ④宪之至郡,即表除之。
    ⑤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
    ⑥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宪之弱冠之年即任南宋建康令,决冤狱,拒请托,抑贪残,百姓因此心平气和。
    B.顾宪之衡阳为官时,一心为民处置瘟疫造成的祸害,并教化民众,使全郡大治。
    C.顾宪之志节刚正,治理会稽郡时,抑制佞幸之臣在乡里大造府邸,不与其通音信。
    D.顾宪之虽连任郡宰,却无甚私财,因病重还乡之后竟“不免饥寒”,足见一生清廉。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三个划线的句子。(5分)
    (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1)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2分)
    译文:
    (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2分)
    译文:
    (3)诺,吾将仕矣。(1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C
    率;全。率然:全部这样。
    2.D
    ①:用
    ②以:而
    3.C
    A、指判断谁是牛的主人的方法;
    B、指“死者”;
    D、指顾宪之
    4.B。
    ①言其善于断案
    ③是说宪之替老百姓解难
    ⑥是说宪之为官清廉。
    5.A
    “南宋建康令”中“南宋”当为“南朝宋时期”,“节选自《梁书》亦可佐证;”甚得民和“是指得到百姓的拥护。
    6.阳货对孔子说:“喂!我跟你说,怀着一身本领却听任国家昏乱,可以叫做仁吗?回答说:不可以。喜欢从事政治却屡次错过时机,可以叫聪明吗?回答说:“不可以。时光流逝了,岁月不等待我们。”孔子说:“好吧,我将要从政了。”
    译文:
    顾宪字士思,吴郡人。祖父顾凯之,曾任南朝宋的镇军将军,湘州刺史。顾宪之十七八岁时,州府征召为仪曹从事,考中秀才,接连升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等。宋元徽朝时任建康县令。当时有盗窃耕牛的人,牛被主人认出,但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后,把这状纸翻转过来,对两家说:“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于是下令解开牛,任随牛走往何处。牛直接走回到原来主人宅室,偷窃者才伏地认罪。顾宪之揭发奸邪的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的方法,当时的人专称他“神明”。至于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拒绝请托,打击贪残),从不偏袒和放纵,品性又清廉节俭,尽力治政,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官职。行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很多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名裹尸首,丢在路旁。顾宪之到任后,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亲属和朋友,要求对死者全部殡葬。如果是家人都死了的,百姓又患病无助的,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傣禄,派仆从设法去救护他们。当地风俗,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墓棺冲洗枯骨,说是“除祟”。宪之向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的不相因,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如果全国都这样做,我还需督察什么呢!”不久,顾宪之担任太尉从事中郎。后又外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
    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气派。顾宪之到任后,即上章要求拆除。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恐后去吊唁,而顾宪之却不理睬。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已得病且逐渐加重,于是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天监二年,在家中被授予大中大夫。顾宪之虽在地方任职多年,但并没有什么财物,回家时,唯有四周土墙,别无长物,不免陷于饥寒。于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
  • 下一篇: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 【评论列表】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