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9978  浏览:

【原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周武帝平齐①。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②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沦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③更相谓日:“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齐:指南北朝时的北齐。②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③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问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妄通宾客    胡乱
    B.时吐谷浑寇边    侵犯
    C.及上祠太山还    祭祀
    D.恶其殷盛    殷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
    B.熙乃晓谕之    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C.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
    D.沦州吏民恐其迁易    我辈其可违乎
    7.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令狐熙政绩的一组是(3分)
    ①寻授帅都督,转复官府都上士
    ②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④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
    ⑤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
    ⑥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A.①②④
    8.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狐熙出身名门望族,为人严肃稳重。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早在周武帝时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使百姓安居,风气良好,因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针对当地“殷盛”与“多奸侠”的现象,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②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

【参考答案】
    5、D(富庶)
    6、A(因为,介词。B.于是,连词/却,副词。C.“的”字结构,代词/无实义,表语气的提顿,助词。D.他,代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
    7、D(政绩,指的是官员在任期间的成绩。③表现令狐熙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所取得的成绩。④写令狐熙果断审决滞留的案件,社会因而令行禁止,这是政绩的体现。⑥表现作乱的部落首领在令狐熙的感召下,商讨归顺的情景,侧面体现其政绩。而①写令狐熙因为通晓经典而当了官,并得到晋升,并非政绩。②写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政绩可言。⑤写太祖皇帝任命令狐熙总领十七州的军事,并未涉及政绩。)
    8、B(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9、(1)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4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犬马之年六十有一”亦可。]
    (2)①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3分。“承”“类”各1分;大意1分。]
    ②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3分。“锁”“诣”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因功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被称为好刺史。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令狐熙在职几年后,向皇上上表说:“我寄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已经六十一岁了。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阔,安抚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但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如今我年纪老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些医药。后来因为李佛子反叛一事,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走到永州,令狐熙因忧愤发病而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凌虚台记
  • 下一篇:刘宠
  • 【推荐文章】

  • 长清僧

    【原文】 长清僧 【清】蒲松龄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

  • 长安雪下望月记

    【原文】 长安雪下望月记 舒元舆 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搅空,舞下散地,...

  • 梁彦光

    【原文】 梁彦光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昕亲曰:此儿有...

  • 梅花岭记

    【原文】 梅花岭记 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

  • 叹牛

    【原文】 叹牛 刘禹锡 刘子行其野,有叟牵跛牛于蹊。 偶问焉:何形之瑰欤?何足之病欤...

  •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

    【原文】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

  • 【最新文章】

  • 凌虚台记
  • 张纲
  •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
  •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
  •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
  •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
  • 杨砺
  • 魏文侯卜相
  • 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
  • 长清僧
  •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
  •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
  •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 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