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1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109  浏览:

【原文】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又,敦煌俗,妇女作裙,孪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
    [注]①加五:增加五成。②挛缩:褶皱。③不赀:不计其数④区处:分别处理。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⑥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问题和参考答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    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询:询问。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
    【答案】:D(“资”,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B(两个“于”是介词,在。A项“以”,前句是连词“来”,后句是“因为”。C项“其”,前句是代词“他们”,后句是语气词“一定”。D项“之”,前句是代词,后句是助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皇浦隆治理敦煌、黄霸治理颖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地方官获得拥戴,是因为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
    B.文中李衡、樊重种树虽然是居家理财的事例,但结合全文看,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与全书为民众提供谋生之术的宗旨是一致的。
    C.作者广泛搜集各种耕作、种植、加工技术的知识,目的是为平民提供一部谋生致富的读物,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齐民要术》。
    D.作者把全书分为十卷,在每卷开头标上目录,并详尽交代相关内容,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用意是让文化不高的人也能读懂。
    【答案】:A(“共享家产”错,无中生有)
    【附译文】:
    “齐民”的意思,就是今天所说的一般百姓(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神农发明耒耜一类的农具,是让天下的百姓得到好处。殷商、周代的强大,按照《诗》、《书》的记述,关键是在让老百姓安乐,老百姓富有了后就可以进行教化。晁错说:“圣明的君王在位之上,而老百姓有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国君自己能耕种而使老百姓能有饭吃,国君自己能织布而使百姓能有衣服穿,关键是能为他们开辟获取财富的途径(或方法)。人们在受寒时对于衣服的需求,是等不到又轻又暖的皮裘丝绵之类的衣服才穿;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的需求,也等不到甜美的食品才吃;饥寒来到身上,就顾不得廉耻了。人的通常情况是一天不吃两餐就饥饿,整年不做衣服就寒冷。肚子饿了没吃的,肌肤受寒没衣穿,即使慈爱的母亲也不能养育她的儿子,君主又怎能拥有他的百姓呢?”
    皇甫隆(三国魏人)担任敦煌太守时,敦煌当时的农业生产不懂得使用“耧犁”下种(耧犁耕作下种法,开创者赵过,汉武帝时担任搜粟都尉,曾总结农民经验发明“三犁共一牛”的耧车,改进了牛耕。事见《汉书·食货志》。)人力和畜力花费很大,而收成却不高。皇甫隆于是教给当地百姓“耧犁”下种的方法,节省劳力超过一半,收成增加了五成。另外,当时敦煌妇女的衣着风俗是用一匹布像羊肠一样裹在腰间围成裙子,皇甫隆改变了敦煌妇女在穿衣方面的落后习俗,这样的事不计其数。黄霸(汉武帝末年曾任“均输长”,汉宣帝时两次出任颍川郡太守,累迁至丞相)担任颍川郡太守时,让邮亭(供传送文书者或过往官员歇脚的驿站)、乡官(乡政权所在地)都蓄养鸡、猪,用来供养鳏寡老人和贫穷的人;及时从事耕种养殖,节约物品用度增加(积累)钱财,种植树木(饲养家畜,减少粮食来喂养马匹)。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写信一说,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往都像他说的那样。
    李衡(三国时仕于吴,后出任丹杨太守)在武陵(郡名)龙阳(县名,在今湖南省汉寿县)湖中大片的淤积洲渚上建住宅,并种柑橘一千多棵。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答案】:⑴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
    ⑵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答案】:⑵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齐桓公逐白鹿
  • 下一篇: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
  • 【推荐文章】

  • 雹神

    【原文】 雹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

  •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

    【原文】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

  •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原文】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

  •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原文】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

  • 蔡泽传

    【原文】 蔡泽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釡鬲①于...

  • 曹参

    【原文】 曹参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

  • 【最新文章】

  •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
  • 赠盖邦式序
  • 赠黎安二生序
  •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
  • 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妇弟也。初隶遇春
  • 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
  • 冯立
  • 冯唐
  •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
  • 包拯,宇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
  • 雹神
  • 宝绘堂记
  •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
  • 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