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宋讷,字仲敏,滑人。父寿卿,元侍御史。讷性持重,学问该博。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210  浏览:

【原文】
    宋讷,字仲敏,滑人。父寿卿,元侍御史。讷性持重,学问该博。至正中,举进士,任盐山尹,弃官归。洪武二年,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讷与焉。事竣,不仕归。久之,用四辅官杜荐,授国子助教。以说经为学者所宗。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改文渊阁大学士。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帝制文警之。未几,迁祭酒。时功臣子弟皆就学,及岁贡士尝数千人。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十八年复开进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学者三之二。再策士,亦如之。帝大悦。制词褒美。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①。讷陛辞,帝惊问,大怒,诛熂、文徵等,留讷如故。讷尝病,帝曰:“讷有寿骨,无忧也。”寻愈。帝使画工瞷②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讷惊对曰:“诸生有趋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讼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图。讷顿首谢。
    长子麟,举进士,擢御史,出为望江主簿。帝念讷老,召还侍。二十三年春,讷病甚,乃止学舍。麟请归私第,叱曰:“时当丁祭,敢不敬耶!”祭毕,舁归舍而卒,年八十。帝悼惜,自为文祭之。又遣官祭于家,为治葬地。文臣四品给祭葬者,自讷始。正德中。谥文恪。讷尝应诏陈边事,言:“海内乂安,惟沙漠尚烦圣虑。若穷追远击,未免劳费。陛下为圣子神孙计,不过谨边备而已。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汉赵充国将四万骑,分屯缘边九郡,而单于引却。陛下宜于诸将中选谋勇数人,以东西五百里为制,立法分屯,布列要害,远近相应。遇敌则战,寇去则耕。此长策也。”帝颇采用其言。讷既卒,帝思之。官其次子复祖为司业,诫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②瞷(jiàn):窥探。

【问题和参考答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寒附火    附:靠近
    B.夜恒止学舍    止:居住
    C.故自讼耳    讼:争辩,争论
    D.而单于引却    引:率领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讷与焉    ②荆州与国邻接
    B.①以说经为学者所宗    ②皆好词而以赋见称
    C.①乃止学舍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陛下为圣子神孙计    ②季布为朱家钳奴
    答案B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讷“性持重”的一组是(    )
    ①事竣,不仕归
    ②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
    ③危坐,有怒色
    ④臣愧失教,故自讼耳
    ⑤时当丁祭,敢不敬耶
    ⑥陛下宜于诸将中选谋勇数人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讷学问渊博,考中了进士,但他不愿意做官,喜欢教书,尤其喜欢讲授儒家经书。教学时他严立学规,自己也能以身作则。
    B.宋讷在国子监教书兢兢业业,直到老死;培养出的太学生水平较高,在皇帝复开进士科那年,被录取的考生当中有三分之二是他所教的学生。
    C.皇帝很欣赏宋讷的学识和能力,但开始时对其为人,不了解不放心,曾暗中派人窥视并画他的像,然后当面对他考察询问。
    D.宋讷对国家大事军事边防等也很有见解,皇帝曾与他谈论边事,他的建议被皇帝采纳;他去世后,皇帝很痛惜,派遣官吏到他家祭奠并为他置葬地。
    答案C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
    译文:
    (2)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
    译文:
    (3)官其次子复祖为司业,诚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
    译文:
    答案(1)十五年,被越级迁升为翰林学士,皇上命令他撰写《宣圣庙碑》,写得合乎圣意,赏赐的物品很丰厚。
    (2)太学的助教金文徵等人嫉妒宋讷,和吏部尚书余熂暗地里设计陷害宋讷,下达文书令逼宋讷辞职。
    (3)任命他的二儿子承袭父业担任国子监司业,告诫太学学生遵守宋讷的学规,违反的人罪当死。
    【参考译文】
    宋讷,字仲敏,滑人。父亲寿卿,是元代御史。宋讷性格老成稳重,博学多闻。到正中年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盐山尹,结果他放弃官位回家。洪武二年,皇帝征召儒士十八人编纂《礼》《乐》等书,宋讷也参加了。事情做完了,他没做官而是回家。过了一段时间,经由四辅官杜推荐,担任国子监老师。因讲经出色而被求学者尊崇。十五年,被越级迁升为翰林学士,皇上命令他撰写《宣圣庙碑》,写得合乎圣意,赏赐的物品很丰厚。改任文渊阁大学士。他曾经因为天寒靠近炭火取暖,火舌燎到胁下衣袍,火烧到皮肤才觉察。皇帝写文章警告他。没多久,宋讷升为国子监祭酒。当时有功的大臣孩子都到国子监跟他学习,一年来学习的贡士达到了上千人。宋讷为了严格学规,整天端正姿态讲课从未虚度光阴,夜晚常住宿在学校里。洪武十八年,又开设进士科,考取进士四百七十人有余。其中三分之二是太学的学生。皇上第二次考这些人,又是这样。皇帝大为高兴。写词褒扬赞美宋讷,太学的助教金文徵等人嫉妒宋讷,和吏部尚书余熂暗地里设计陷害宋讷,下达文书令逼宋讷辞职。宋讷去皇帝面前辞职。皇帝大惊询问后,很生气,杀了余熂、文徵等人,像以前一样留住宋讷。宋讷曾经得病,皇帝说:“讷有长寿的命相,是不必担忧的。”不久,宋讷的病果真好了。皇帝派画工窥探宋讷。画下他的肖像,画上宋讷正襟危坐,面有怒色。第二天入朝见皇上,皇帝问:“昨天为什么发怒?”宋讷吃惊地回答说:“有个学生快跑跌倒,把茶器打碎了。我因教育失误而感到惭愧,所以很自责。只是陛下怎么知道的呢?”皇帝拿出图画。宋讷叩头谢罪。
    宋讷的长子叫宋麟,考中进士,提升做御史官,出京城做望江主簿,皇帝惦念宋讷年老,召宋麟回来侍奉。洪武二十三年春,宋讷病很重,仍然住宿在太学。宋麟请他回自己家住,宋讷训斥他说:“这正赶上了丁祭(祭孔的大典),敢不敬吗?”祭祀完毕,把他抬回家,宋讷就死了,终年八十。皇帝悼念怜惜他,亲自写祭文悼念。又派官员到他家祭奠,替他置葬地。文官四品得到祭葬的人,从讷开始。正德年间,谥号文恪。宋讷曾经应诏陈述边疆的事情,他说:“海内安定,只是沙漠还烦扰圣上忧虑。如果穷追远击,不免劳民伤财。陛下替皇子皇孙着想,不过是严谨边防罢了。巩固边防在于充实兵力,充实兵力在于屯田。汉赵时有四万将士,沿边疆分九郡驻扎,结果单于引兵退却。陛下最好在将领中选勇猛的人,以东西五百里范围划界分屯,制定法规守住要害,远近相互照应,遇到敌人就打,敌人离开就农耕。这是长久安定的计策。”皇帝完全采纳他的方案。宋讷去世后,皇帝思念他。任命他的二儿子承袭父业担任国子监司业,告诫太学学生遵守宋讷的学规,违反的人罪当死。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
  • 下一篇:宋清传
  • 【推荐文章】

  • 陈宠

    【原文】 陈宠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

  • 刘行

    【原文】 刘行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与叔父璠归周,寓居新...

  • 报刘一丈书

    【原文】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 邓芝

    【原文】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

  • 浣花溪记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

  • 苏辙传

    【原文】 苏辙传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

  • 【最新文章】

  • 羊续
  •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
  • 白居易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
  •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
  • 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
  • 卢承庆
  • 卢钧字子和,系出范阳,徙京兆蓝田。举进士中
  • 龙洞山农叙《西厢》①,末语云:“知者勿谓我
  •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
  • 龙渊义塾记
  • 陈宠
  • 陈灌
  •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中明法科。靖康末
  •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
  • 杨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