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2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262  浏览:

【原文】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三日不得盗,罪!”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两日不得贼,死!”尉谓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素知其能,相与请之至县。游徼白尉:“得盗物者来矣。”无名遽进至阶,尉迎问故。无名曰:“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尉呼吏卒:“何诬辱别驾?”无名笑曰:“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尉喜请其方。无名曰:“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尉白其故,长史大悦,降阶执其手曰:“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无名曰:“请与君求对玉阶,乃言之。”
    于是天后召之,得曰:“卿得贼乎?”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日耳。”天后许之。月余,值寒食,无名尽召吏卒,约曰:“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注],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曰:“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既彻奠,即巡行冢傍,相视而笑。”无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奏之。天后问无名:“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对曰:“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今寒食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也。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计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天后曰:“善。”赠金帛,加秩二等。
    [注]缞绖(cuīdiē):丧服。

【问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日不得盗,罪    罪:判罪
    B.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    白:为……洗刷冤屈
    C.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    委:托付、交付
    D.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    追求:寻求、追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何诬辱别驾
    ②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①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C.①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
    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苏无名捕贼有自信的一组是(    )
    ①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
    ②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
    ③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十日耳
    ④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
    ⑤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
    ⑥奠而哭华,巡冢相视而笑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后得知公主财物被盗后,严令洛州长史三日破案,长史令两县主盗官二日破案,
    尉限吏卒一日破案,层层紧逼。
    B.吏卒游徼被逼无计,在大街上发现了苏无名,把苏无名作为盗贼带来交给了尉,以
    敷衍差事。
    C.苏无名对捕盗一事胸有成竹,请求天后宽限府县,允诺不出十日将盗贼捉拿归案。
    D.苏无名不愧是破案高手,他用外松内紧的策略,使盗贼失去戒备,轻松完成了任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2分)
    13.将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
    译文:
    (2)皆衣缞绖[注],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
    译文:
    (3)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
    译文:

【参考答案】
    9.B(白:禀告)
    10.C(介词,把(A.疑问代词,为什么/副词,多么。B.代词,那/副词,表推测,大概。D.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们)
    11.B(①介绍自己的身份④吏卒的行为⑥盗贼行为)
    12.B(注意原文中“得盗物者来矣”一句的意思是“抓贼的人来了”)
    四、(21分)
    13.(1)这些吏卒以前应该听到过我的事,所以把我带来,希望能够解他们的围。(译出大意1分,“故”字1分,“庶”字1分。)
    (2)穿着孝服一起出城到城北邙山扫墓,就跟踪他们,并派人迅速报告。(译出大意1分,“相随”1分,“踵”字1分)
    (3)他们既然设奠拜祭哭却不哀痛,就肯定(或表明)墓中葬的不是人(译出大意1分,“哭不哀”1分,“明”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女皇武则天天授年间,她曾赐给爱女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木盒,价值黄金百两。太平公主将这两盒宝物珍藏于密室之中,一年以后,太平公主珍藏于密室中的两大盒宝物尽数被盗。太平公主向女皇报告,女皇听后,大为震怒。立即召见洛州的长史,说:“三日内破不了案,就判你的罪!”洛州长史心中非常害怕。对两县主管捕盗的官员说:“两日内破不了案,我就杀了你们!”下属吏卒们都很惊恐,可是谁民想不出办法来。在大街上正巧碰到了苏无名,一道将他请到县尉先衙门中。使卒们向县禀告说:“抓盗贼的人来了。”苏无名快步走上衙的台阶,县尉迎出来询问。苏无名说:“我是湖州别驾,因进京听候考核在此。”县尉责怪吏卒说:“你们怎么让别驾屈尊到来?”苏无名笑着对县尉说:“你别对吏卒发脾气,这也是事出有因。我任官以来,因揭露隐秘的坏事擒拿奸邪之人而有名。窃贼从我面前经过,没有能够逃脱的。这些吏卒以前应该听到过我的事,所以把我带来,希望(或许)能够解他们的围。”县尉大喜赶忙求助。苏无名说:“与你一道去州府,你可先进去向长史禀告。”县尉向长史禀告后,长史非常高兴,走下台阶拉着苏无名的手说:“今日遇见先生,你真是救了我的命,请说说擒贼的方法。”苏无名说:“请与你一道进宫求见天后,我才能说。”
    于是天后破例召见了他们,询问苏无名:“你能抓到罪犯?”苏无名说:“皇上若委任我破案,就不要限定日期。对长史、县尉加以宽限,不要让他们追查此案,把负责擒盗的小官员都交由我指挥,不出几十天我为陛下擒拿这些盗贼。”天后答应了苏无名。过了一个来月,正好遇上寒令节,苏无名把吏卒召集起来,令他们说:“每十人五人一组,到洛阳东门和北门一带守候。若发现有十几个胡人穿着孝服一起出城到城北邙山扫墓,就跟踪他们,并派人迅速报告。”吏卒守候,果然发现(有一队胡人穿着孝服一起出城向北邙山而去),赶紧向苏无名报告,苏无名前去察看,问守候的吏卒,这些胡人干了些什么?吏卒回答说:“那十几个胡人到了一个新的墓冢前,设奠扫墓。但是他们只是干嚎着哭,并不哀伤。”不久撤掉奠礼,绕墓冢巡行一圈,互相对视着微微笑了笑。苏无名高兴地说:“大案终于告破了!”随即下令吏卒将这十几个胡人尽数拿下,并将这座墓冢挖开,将棺材剖开一看,棺中全是从太平公主府中偷盗的珍宝。苏无名向女皇报告。天后问苏无名:“你用什么过人才智将盗贼擒获的?”苏无名说:“并不是我有什么过人才智,只是我偶然认识这几个盗贼罢了。几天前,我到京城洛阳时,正好碰见这群胡人出葬,我(当时见他们举葬不哀)就怀疑有问题。但我不知道葬物的地方。今天是寒食节,城中居民照例要去扫墓。料定这伙人肯定要出城到墓地扫墓,我带人跟踪到墓地,就知道他们藏物的地方。他们既然设奠拜祭哭却不哀痛,就肯定墓中葬的不是人。又见他们祭奠哭完后围绕墓冢一周之后,相视而笑,就断定他们墓冢财物无损而得意。假若皇上急令府县限期破案擒贼,这伙盗贼必狗急跳墙携物而逃。现在,我们并不严加追查,盗贼们自然不会外逃,所以没有将财物取出。”天后说:“太好了。”赐给苏无名一批金帛之物,并破格将他连升二级。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
  • 下一篇: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
  • 【推荐文章】

  • 朱穆传

    【原文】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

  • 传是楼记

    【原文】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

  • 邓芝

    【原文】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

  • 杜预

    【原文】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

  • 古砚说

    【原文】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

  • 李姬传

    【原文】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

  • 【最新文章】

  • 游庐山记
  • 游盘山记
  • 游三游洞记
  •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
  • 张释之
  •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
  • 送胡叔才序
  •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 送石处士①序
  •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
  • 李斯
  • 李绅者,本赵人,徙家吴中。元和元年,节度使
  •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
  •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
  • 辛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