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263  浏览:

【原文】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得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门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知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取材于宋·苏辙《三国论》)

【问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    暗:黯淡,黑暗
    B.此譬如两虎相捽    捽:冲突,争斗
    C.以自辅其所不逮    逮:及,达到
    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椎    鲁:迟钝,愚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    焉用亡郑以陪邻
    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    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
    B.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可惜啊,没有人用汉高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
    C.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
    因此所做的事无法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
    D.自将以攻入,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答道的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者和勇者如果仅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
    B.曹、孙、刘三方智勇档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
    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挡,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
    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
    5.阅读延伸题:第1卷文言文中,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6.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5分)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取材于《墨子·贵义》)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10分)答案示例:成语“大智若愚”指的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愚钝。比如,韬光养晦者往往不显山不露水,在关键时刻才显示出自己卓异的才华;科技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同样的的观察、记录,却因为一个偶然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牛顿、弗莱明、爱迪生等人莫不如此。如爱迪生为了发明经久耐用的电灯,试验了6000种材料,均失败了。这时,有人笑他傻,助手笑他痴过了头。但他没有动摇,说:“我至少知道了6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就这样,在看似不可思议处出现了转机。因此,只要我们有一颗恒心,坚定的走下去,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6.(5分)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解析】
    1.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A项:“暗”,糊涂,不明事理
    2.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C、于:介词,表被动。A、则:连词,前者表假设,那么;后者:表转折,却。B、以:前者介词,凭借;后者连词,表目的,来。D、而:连词,前者表转折,但是;后者表修饰。
    3.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B项:“制之”是“制服对方”而不是“克制自己”。要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猜读。
    4.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思想观点。D项:文中认为“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故“才能远不如刘邦”错。
    5.考查对文中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是开放性新题。(10分)评分标准:有明确的看法,且能够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8—10分;有看法,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5-7分;有看法,但缺少具体分析,或看法和分析都有一定问题,且语言不够通顺1—4分。
    6.考查文言文的断句。(5分)“/”为必断处,对2处得1分,3处2分,4处3分,5处4:分,6处5分。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5分为止。
    【文言文译文】
    如果天下的人都胆怯而只有一人勇猛,那么这位勇猛的人将获胜;如果天下的人都糊涂而只有一人拥有智慧,那么这位智者将获胜。当勇猛的人碰到同样勇猛的人,那勇猛就不能依靠了;同样,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不能够平:之天下的,所以天下之难才会蜂拥而起且难以平定。我曾经听说过:古代那些英雄的君主,在遇到那些有智慧和勇气之人时,总是用他们看似不智慧不勇猛的方法去战胜对方,后来真正的勇气和智慧才能体现出来。
    汉高祖、唐太宗是凭其他人的智勇而超过其他人,并得到天下;而曹操、刘备、.孙权则是智勇相当的人相遇,从而失去了得到整个天下的机会。用智谋对付智谋,用勇力来攻击勇力,这就好比两只老虎相互争斗,爪牙、气力相当,谁也赢不了谁,他们的势力足以相互骚扰对方,却不能把对方一举消灭。在这个时候,可惜没有人用汉高祖那样的办法来制服对方。
    从前项羽乘着百战百胜的威势,成为诸侯的盟主,向西攻打刘邦,那情势飘摇浩荡就像狂风暴雨来临一般。天下人都以为汉即将灭亡了。然而刘邦却凭借着看似不智不勇的方法,挡住了项羽进军的冲要之地,使项羽来回徘徊而不能前进,他的愚鲁迟钝足以被天下人嘲笑,但最后能击败项羽而后等待项羽死去,这是什么缘故呢?人的勇敢和力量,如果不停地使用,就必然有消耗竭尽之时,而智谋用久了而未成功,必然有所疲惫懈怠而不复振作。
    对方想用长:处在短时间内制服我,我关上门将他挡在外面,使他达不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使他陷入攻不下想走却又不能退走的境地,那么项羽就已经失败了。
    现在曹操、孙权、刘备,都知道用他们的才能相搏,却不知道用自己的不足去取胜。刘备的才能近似刘邦,却不懂得刘邦使用这种才能的方法。过去刘邦用来使用自己的才能,他的方法有三个:先占据有利地势,以此显示他夺取天下的形势;大批招揽韩信、彭越这些才能.出众的将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勇敢敏锐、刚烈勇猛的精神却不表现出来,来大大挫伤项羽猖狂的气势。这三个方法,三国的君主中都没有能施行的人。只有一个刘备接近却未能做到,而他内心却还有自以为是而沾沾自喜之情绪,想要装做愚笨却不能做到迟钝,想要做出果敢敏锐却不能达到,这两种想法在心中纠缠,还没有确定,因此所做的事不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放弃天下而进入巴蜀,是进入不合适的地方!用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能,却正处于纷乱的争战之中,是用了不恰当的将才;不能忍住一时愤恨之心,不能避开自己的不足,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
    啊!刘备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志向,不能说不像高祖的风范,但最终不懂得发挥自己才能的方法。古代的英雄,只有汉高祖是没人比得上吧。
    【断句译文】
    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现在听到先王所遗留下来的学说却没有尽力去实现,这就是把先王所流传下来的学说废弃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
  • 下一篇:天下轻於身,而士以身为人。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
  • 【推荐文章】

  • 文天祥

    【原文】 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

    【原文】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

  • 孙膑

    【原文】 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

  •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

    【原文】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父天生,宋末为列将,以勋至...

  • 丰乐亭记

    【原文】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

  • 论琴

    【原文】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

  • 【最新文章】

  • 游虞山记
  • 指喻
  • 治安策
  •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孔子曰:“奢则不孙,
  • 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
  • 文天祥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
  • 孙膑
  •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
  •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
  • 韩延寿
  •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
  • 苏氏文集序
  •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