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万里寻兄记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
作者:黄宗羲  文章ID:30275  浏览:

【原文】
    万里寻兄记
    (清)黄宗羲
    宗羲六世祖小雷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不可至乎?”蹑屦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在,将何之?”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其兄里、系、年、貌为零丁(寻人启事)。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卒无所遇。
    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吾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彷徨访问,音尘不接。
    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云:“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方惊骇未决,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
    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记载者忽之欤?
    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惶恐不安),惟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惟恐其兄之入,英宗惟恐其弟之生(明英宗亲征瓦拉,兵败被掳;其弟郕王继位,为明景宗。其后瓦拉请和,送回英宗;英宗归国,入居南宫,景宗不许其朝谒,形同软禁。后景宗病甚,英宗于是发动政变,夺回皇位,景帝被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

【问题和参考答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视府君,爱恶顿殊    视:看
    B.作而曰    作:奋起
    C.冀兄或见之    或:也许
    D.觉而以为不祥    觉:睡醒
    A(“视”应为“比”,全句意思为“拿来与先生寻哥哥的事做比较,仁爱和险恶立刻就表现出不同了”。“视”这一义项也见于中学教材《五人墓碑记》中:“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雷府君“挂念兄长”和“为找兄长历尽险阻”的一组是
    A.①魂祈梦请卜之
    ②逾十年不归
    B.①梦有人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
    ②经行万里,獠洞、蛮陬,踪迹殆遍
    C.①见伞而心动
    ②饥体冻肤而不顾,钳口槁肠而不恤
    D.①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
    ②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
    B(A.②“逾十年不归”是写其兄长的;C.①“见伞而心动”是写其兄长的;D.①“出而相视,若梦寐,哭失声”是写兄弟二人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雷府君为找寻出外经商十年未归的长兄伯震,在没有伯震任何音讯的情况下,不顾别人的劝阻万里寻兄,其情其事,感人至深。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雷府君终于在梦中获得找寻其兄的线索。然当他历尽艰辛找到长兄时,长兄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家室,他最终只好惋惜而归。
    C.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孩子辗转颠簸寻求父母亲的故事不断出现在史传中,但弟弟找寻哥哥的故事则没有出现过,其原因并不一定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
    D.这篇文章通过写兄弟的友爱,鞭挞了帝王英宗与景皇因“富贵利害”而“伐性伤恩”的丑恶,暴露了统治阶级封建道德的虚伪。
    B(错在“只好惋惜而归”。文中“卒挽之而归”,“挽”义为“拉,牵引”,这句话的意思是“最后拉着伯震回到了家乡”)
    文言文参考译文
    黄宗羲的六代先祖小雷先生,名叫黄玺,字廷玺,有兄弟六人。年龄最大的叫伯震,伯震在外地经商,过了十年也没有回来。先生心理祈祷,梦里询问,占卜,模糊不清,不能得到伯震的消息。先生站起来说:“我哥哥不过是在国内。我哥哥能到的地方,我为何不能到呢?”他穿上鞋准备出行。乡里的人阻拦他说:“你不知道人哥哥到达的地方,东南西北哪里开始寻找呢?”先生说:“我哥哥是商人。商人在地的方,必定是大都市和县城。我走遍大都市和县城。一定能找到我哥哥。”
    于是他裁了几千张纸,写上哥哥的家乡、年龄和外貌,做成寻人的招帖。他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将寻人招帖贴在庙宇和街市上,希望哥哥也许能看见寻人招帖。即使哥哥看不见,知道哥哥的人也许能看见。他走了万里路,足迹几乎踏遍了所有的山川和洞穴,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最终没有遇到哥哥。
    先生在衡山祈祷,梦见有人吟诵“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醒来后认为是不祥的预兆。便求得一个读书人占卜这梦境。读书人问:“你求的是什么?”先生说:“我是为了寻找哥哥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人说:“这是杜甫诗歌《舂陵行》中的句子。舂陵,就是今天的道州。您进入道州,一定会知道消息。”先生于是到了道州。来回不安地访求询问,没有消息。
    一天,先生进厕所,将伞放在路边。伯震经过那个地方,看见伞,心里被触动说:“这是我家乡的伞。”顺着伞把儿看,看到上面有一行字:“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正惊诧的时候,先生出来了,兄弟二人相互看着,好像在做梦一样,忍不住放声大哭。路上旁观的人也叹息着流下眼泪。这时,伯震已经在道州有了田产和妻子,先生最后还是拉着伯震回到了家乡。
    我曾经看史书和传记。作为孩子遭遇不幸,辗转颠仆,寻求父亲寻求母亲的事不断出现在书中,作为弟弟寻求哥哥的事没有书上见过,难道是世上没有这样的事吗?或者是有这样的事,却被写书的人忽视了呢?当先生穿越险阻,冒着风霜大雪、爬越山川,饿着身体,冻着肌肤而不顾惜,没有吃食,瘪着肚肠面不体恤自己,穷尽天地之间的地方,到达日月所能照到的地方,急迫匆忙,只有寻找哥哥这一件事情,认为天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代替哥哥。而当时正是明朝景泰、天顺年间,明英宗和景泰皇帝,难道不是兄弟吗?景泰皇帝害怕他哥哥回到国内,明英宗害怕他弟弟活着。富贵利益和祸害,损害着人的本性,妨害着恩情德惠。用先生寻哥哥的事做比较,仁爱和险恶立刻就表现出不同了。难道不可以说,天地之间的三纲五常所寄托的地方,反而是民间吗?
    11.翻译下列文言文句。(10分)
    (1)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3分)
    我哥哥是商人。商人在的地方,必定是大都市和县城。我走遍大都市和县城。一定能找到我哥哥。(要点:“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是判断句,“尽历”是“走遍”)
    (2)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4分)
    他每经过一个地方,就将寻人招帖贴在庙宇和街市上,希望哥哥也许能看见寻人招帖。即使哥哥看不见,知道哥哥的人也许能看见。(要点:榜、冀、即、或)
    (3)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3分)
    作为孩子遭遇不幸,辗转颠仆,寻求父亲寻求母亲的事不断出现在书中,作为弟弟寻求哥哥的事没有在书上见过。(要点:人子、间关踣顿、闻)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
  • 下一篇: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
  • 【推荐文章】

  • 陈宠

    【原文】 陈宠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

  • 察传

    【原文】 察传 《吕氏春秋》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

  • 察今

    【原文】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

  • 诸葛孔明

    【原文】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

  • 朱穆传

    【原文】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

  • 祖冲之

    【原文】 祖冲之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值华林学省...

  • 【最新文章】

  •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
  • 太子丹论
  •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
  •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
  • 君子之自行
  •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
  •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陈丞相世家
  • 陈宠
  •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
  • 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为儿时,旦起就学,
  •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
  • 嵇六赞府性爱兰,购兰数十盆,皆有品目,躬自
  •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