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汪应辰传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278  浏览:

【原文】
    汪应辰传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上欲即除馆职,赵鼎①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为主和议,应辰上书,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金虽通和,疆埸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今方且肆赦中外,褒宠将帅,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张九成②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久之,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李显宗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权户部侍郎兼侍讲。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班直转官三日,而堂吏增给食钱万余;工匠洗泽器皿仅给百余千,而堂吏食钱六百千;塑显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余两。他皆类此。”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论爱民六事,庙堂议不合,不悦者众。……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正方直,直言不避。……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
    论曰:“应辰学术精淳,尤称骨鲠。……皆事上忠而自信笃,足以当大任者,惜不尽其用焉。”?
    (选自《宋史·汪应辰传》,有删改)
    [注]①赵鼎:当时宰相。②张九成:当时主战派。

【问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辰答以为治之要    要:关键
    B.上甚异之    异:奇怪
    C.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    次:等级
    D.和议不谐非所患    谐:成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及唱第,乃年少子    今其知乃反不能及?
    B.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    故且从俗浮沉?
    C.而堂吏食钱六百千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    以此知之,故欲往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汪应辰“刚正方直”的一组是(    )
    ①召为秘书省正字
    ②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
    ③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
    ④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
    ⑤应辰奏驳之
    ⑥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应辰幼时聪颖异常。他五岁就读书识字,“属对应声”常常出语惊人,记忆力不凡,借来的书过目不忘,十岁就能写诗。曾有一学官以韩愈为例嘲笑他,他反应机敏,以孔子一事加以回击,令人拍案叫绝。
    B.汪应辰才智绝伦,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策论切中时弊,皇帝以为是一老年士子所作,不料是一个18岁的少年所写,于是龙颜大悦,当即要授予官职,但赵鼎认为要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养成其材”,于是,授汪应辰为镇东军签判。
    C.汪应辰反对秦桧,敢于直言。当秦桧力主与金和议时,他上书皇上,认为不应该“肆赦中外,褒宠将帅”,而应加强防备,“常若敌人之至”。正因为这样,他深为秦桧所忌,被贬官做建州通判。
    D.汪应辰关心国事,体恤民情。在任户部侍郎兼侍讲期间,独自处理复杂的事务,节约开支,并上书皇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认为国家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浪费现象,使皇上“惊其费冗”,下令裁减。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异议不息非所畏,异议息矣,而上下相欺之可畏。(3分)
    (2)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4分)
    (3)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3分)

【参考答案】
    9.B(“异”就为“对…………感到惊异”)
    10.D(A项,“乃”都是“竟然”“且”都是连词,译为“姑且”“暂且”;C项,“而”都表示转折“但是”;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在”,后一个“以”是介词“凭借”。)
    11.C(①和⑥指汪应辰升官情况,④指汪应辰为国效力,均与“刚正方直”无关。)
    12.B(“按照惯例让他到地方上去磨炼”错,原文是说“按照惯例,殿试第一名无须外任,直接授予京官”。)
    四、(24分)
    13.(1)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不同的意见没有了,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息”“所谓”各1分,意思通顺1分)
    (2)(这样做)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照旧不改没有防备之所以可怕的原因啊。[“纵”“积年”“异时”(以后)“之所以”各1分,共4分]
    (3)等到他的父亲去世,说他坏话的人还攻击他,但汪应辰却不远千里前去吊唁,人们都认为他很正直。(“吊”“危”各1分,意思通顺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汪应辰,字圣锡,是信州玉山人。年幼时沉稳聪明,和一般小孩不一样,五岁就知道读书,回答他人的问话常常出语惊人,认识很多偏僻字。家贫寒没有灯油,就经常拾柴火用来点(亮作灯)接着白天看书。从别人那里借来的书,一看就不会忘记。十岁能写诗,曾在乡校游学,郡里的学官戏弄他说:“韩愈十三岁能写文章,现在你像什么?”应辰回答到:“孔子有三千学生听他讲学,只有你还是这样。”
    绍兴五年,(应辰)考中进士第一名,年龄刚刚十八岁。御策用吏道、民力、兵势问他,汪应辰回答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以诚信为根本,对皇帝而言要设身处地为天下百姓着想。皇帝看了他的策论,认为他是一个老成的读书人,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竟然是个年轻人。引见者带汪应辰上前拜见皇上,皇上对他感到很惊异。皇上立即想授予他官职,赵鼎说:“姑且让他到京城外任职,培养他成才。”于是授予震东军签判。按照惯例,殿试第一名无须按等级等候,从这个时候,就先到地方上锻炼一年半载才回来。召回京城,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秦烩主张和谈。应辰上书说:“和谈不成功不是担忧的事,和谈成功了,而就因此不防范就可怕了。不同的意见不停息不是可怕的事,不同的意见没有了,上下相互欺骗就可怕了。即使和金和谈了,边疆之上还应该提高警惕,褒扬将帅,使他们滋生骄纵之心,认为休整军队,使老百姓修养生息可以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即使忘了长久以来的耻辱,难道不想想将来意料之外的祸患吗?这就是因此不防备可怕的原因啊?……我希望不要认为和金和好了就没有忧患了,而是要常常想到忧患进行防备,像敌人来到一样。“奏折送上去后,秦桧很不高兴,贬汪应辰出京城做通判建州,汪应辰于是辞官归隐。张九成被贬到邵州,朋友都和他断绝了往来,而汪应辰按时问候他。等到他的父亲去世,说他的坏话的人还攻击他,但汪应辰却不远万里前去吊唁,人们都为他感到危险。过了很长时间,召回京城做秘书少监,提拔做吏部尚书。李显宗冒领安丰军的功劳赏赐五千多人,应辰上奏折反驳他。(后来应辰)代理户伺郎兼伺讲。他独自一人承担繁多的事务,节约多余的开支,常常上书皇上说:“轮到值班的官吏值班三天,给他们增加的饭钱就一万缗;工匠洗器皿仅仅给百余千,而给官吏吃饭的钱就六百千;塑显仁皇帝的神像,半年时间不到,官吏的饭钱就已经支了三万、银绢六百匹两。其他方面的浪费都和这方面类似。”皇上对这种浪费很惊异,命令吏部加以裁减。(汪应辰)授予官职作吏部尚书,不久兼翰林学士和侍读。论及爱民六件事,在朝廷上和其他人的意见不合,不高兴的人很多。……汪应辰待人接物温和谦逊,遇到事情刚直不屈,流落岭桥十七年。秦桧死了,才得以回朝廷。刚正方直,敢于直言而不回避。……在淳熙三年二月在家中去世。
    评论说:“汪应辰学术精通,尤其以刚直被人称赞。……侍奉皇上忠诚,足以担当大任,可惜他的才能没有完全得到使用啊。”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汪立信
  • 下一篇:王莽
  • 【推荐文章】

  • 长清僧

    【原文】 长清僧 【清】蒲松龄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

  • 长安雪下望月记

    【原文】 长安雪下望月记 舒元舆 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搅空,舞下散地,...

  • 梁彦光

    【原文】 梁彦光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昕亲曰:此儿有...

  • 梅花岭记

    【原文】 梅花岭记 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

  • 叹牛

    【原文】 叹牛 刘禹锡 刘子行其野,有叟牵跛牛于蹊。 偶问焉:何形之瑰欤?何足之病欤...

  •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

    【原文】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

  • 【最新文章】

  • 凌虚台记
  • 张纲
  •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寓姑苏。乐高尚,称
  •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
  •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
  •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
  • 杨砺
  • 魏文侯卜相
  • 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
  • 长清僧
  •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
  •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
  •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
  • 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