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韦散传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314  浏览:

【原文】
    韦散传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外兄杜幼文为粱州刺史,要睿俱行。梁土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时虽幼.独用廉闻乙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吏,见而异之,引为主簿。
    大军发郭,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厂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成为管理,于是死者得埋葬,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
    初,肥水堰立,使军主王怀静筑城于岸守之。魏攻陷怀静城,千佘人皆没;魏人乘胜至粗堤下,其势甚盛;军监潘灵枯劝叙退还巢湖,诸将又请走保三叉。睿怒曰:“宁有此邪!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囚令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睿素羸,每战未尝骑马,以板舆自载,督厉众军。魏兵東凿堤,睿亲与争之,魏军少却,因筑垒于堤以自固。睿起斗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魏人计穷,相与悲哭。睿取攻具既成,堰水又漓,魏救兵无所用。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中弩死,城遂溃。俘获万佘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恐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
    七年,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碑北伐还军。为魏人所蹑,三关扰动,诏睿督众军援焉。叙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是时元英复追仙碑,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
    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托孤兄子过于己于。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普通元年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
    初,邵阳之役.昌义之甚德,请曹景宗与叙会,因设钱二十万赌之。景宗掷得雉,睿徐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叙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梁书.韦睿列传》,有删略)

【问题】
    8.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睿俱行    要:通“邀”,邀请
    B.焉遑遑而更索    遑遑:匆匆忙忙的样子
    C.男女口垂十万    垂:流传..
    D.恂恂未尝忤视    恂恂:谦恭的样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韦靓“胆识过人”或“善抚七卒”的一组是(    )
    ①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
    ②飲料简隐恤,咸为营理。
    ③飲怒曰:“宁有此邪!将军死绥,有前无却。”
    ④魏兵来凿堤,叙亲与争之。
    ⑤俘获万余级,牛马万数,绢满十间屋,悉充军赏。
    ⑥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釵出身名门望族,为官廉洁,梁州富饶,前刺史皆囪收受贿赂而身败名裂;韦靓当时虽然年轻,却独因为廉洁而闻名。
    B.韦靓爱护百姓,在代管郢州公务之初,面对触目惊心的惨烈局面,他料理抚慰,妥善安排,赢得老百姓的信赖。
    C.韦飲带兵,既体恤士兵,又身先士卒,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
    D.韦釵是个性情中人,有时他以“将军死绥,有前无却”激励将士,有时又以“为将当有怯时,不可专勇”为自己辩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3分)
    译文:
    (2)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墙壁,皆应准绳(3分)
    译文:
    (3)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欲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8.C(垂:将近,接近,如“功败垂成”)
    9.C(①主语不是韦睿,②“抚”的对象不是“士卒”而是“民众”;③④表明“胆识过人”;⑤“悉充军赏”表明“善抚士卒”;⑥表明“谦恭谨慎”)
    10.D(“性情中人”和“自己辩护”错)
    四、(23分)
    11.(10分)答案见译文。各小题得分点:
    (1)“异”:认为不寻常;“引”:引荐;两个“为”:担任。
    (2)”所至”:所到之处;“应”:符合;“准绳”:规范,标准。
    (3)“启”:上报;“居后”:甘居人后;“尚”:追求;“贤”:认为贤,推崇。
    附:《韦睿传》参考译文: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从汉丞相韦贤以后,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望族。韦粗的表兄杜幼文是梁州刺史,邀请韦睿同行(同去粱州)。粱州很富饶,以前在那里做官的,大多由于收受贿赂而身败名裂;韦睿当时虽然年轻,却独因为廉洁而闻名。宋永光初年,袁凯担任雍州刺史,见到韦睿,认为他很不寻常,就引见他担任主簿。
    大军从郢州出发,高祖考虑留谁为守将,感到难以找到适当的人选。过了很久,高祖望着韦睿说:“抛弃眼前的千里马不骑,为什么还要匆匆忙忙四下寻觅呢?”当天就任命韦睿担任冠军将军、江夏太守,代管郢州公务。当初,齐军固守郭州城时,人口将近十万,经过一年的坚守.十分之七八的人因感染瘟疫而死亡,尸体都堆在床下,而活人就睡在上面。每间屋子都是满满的。韦睿料理抚慰,全都妥善安排,于是死者得以安葬,生者返回故居,重操旧业,老百姓都很信赖他。
    当初.肥水堰筑成的时候,韦睿派年中负责人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卫,魏军攻陷王怀静的城池,一千多守军全部战死。魏军乘胜攻到韦叙堤下,来势凶猛。军监潘灵祜劝韦睿退回巢湖:众将领又请求退守三又城。韦叙愤怒地说:“岂能如此:将军退却要处死,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于是命令取出仪仗旌旗等物,树立在堤堰下面,以表示决不退却的决心。韦睿身体一向瘦弱,每次作战都不骑马,而是乘坐板舆,监督激励大军。魏兵前来凿堤,韦睿亲自与敌人争夺,魏兵稍稍后退,韦睿趁机在堤上筑起营垒以加强防卫。韦睿建造战船.高度与合肥城一样,四面逼近合肥城。魏军无计寸施,聚在一起悲嚎痛哭。韦睿的攻城器械已经准备就绪,堤堰中的水也灌满了,魏军援兵又派不上用场。魏军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申箭而死,合肥城于是崩溃。韦睿俘获了一万多名敌军,牛马一万多匹,布匹堆满了十间房。韦睿把这些都充作了军中犒赏。
    韦睿常常白天接待宾客,夜晚研读兵书,三更天就点灯起床,直到天露曙色。抚慰部下,经常担心有不周到的地方,所以投奔而来的人都争相追随他。韦睿所到之处修建军营,(无论)房屋﹑栅拦(还是)围墙,全都符合规范。
    天监七年,韦睿升任左卫将军,当时司州刺史马仙碑北伐,率军返回,被魏国军队跟踪,一时各个边关骚动不已。高祖下诏命令韦叙率领各支军队前往支援。韦叙到达安陆。将城墙加高了二丈多,又挖掘深沟,筑起高楼,许多人讥讽他这是向敌人示弱。韦睿说:“这不是示弱,作为将领应当有畏惧的时候,不能一味争强斗狠。”.当时元英仍在追击马仙碑,想雪邵阳战败之耻,得知韦睿到来,就退兵了。
    韦睿身处朝廷,谦虛谨慎从不与人抵触,高祖很敬重他。他秉性慈爱,善待已故兄长的儿子超过对自己的儿子。他为官所得的俸禄赏賜,全都送给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普通元年八月,在家中去世,终年七十九岁。
    当初,邵阳战役之后,昌义之非常敬佩韦睿,请曹景宗和韦睿聚会,拿出钱二十万作赌金。曹景宗投得雉,韦睿慢慢一掷,投得卢,却快速取一个子翻转过来,说“怪事”,于是停止了游戏。曹景宗当时与众将争先恐后报捷,韦睿唯独甘居后人,他不求胜过别人,大都象这样,当时的人们尤其因为这点推崇他。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伯
  • 下一篇:卫灵公昼寝而起,志气益衰,使人驰召勇士公孙悁,道遭行人卜商
  • 【推荐文章】

  •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原文】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

  • 蔡泽传

    【原文】 蔡泽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釡鬲①于...

  • 曹参

    【原文】 曹参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

  • 王定国①诗集叙

    【原文】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

  • 房玄龄

    【原文】 房玄龄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

  • 后出师表

    【原文】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

  • 【最新文章】

  •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 蔡泽传
  • 曹参
  •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
  • 耿恭传
  • 苻坚,字永固,雄之子也。祖洪,从石季龙徙邺
  •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
  • 刘宽
  •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
  • 刘安世
  •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
  • 王定国①诗集叙
  • 王锷,字昆吾,自言太原人。本湖南团练营将。
  •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
  •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