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324  浏览:

【原文】
    初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剔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曏②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壕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壕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录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略)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曏: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丞。⑤台衡:指宰相。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剔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以为雍州长史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户口逃亡且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乃谮元忠与戬私议云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D.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宫,使证元忠
    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免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即便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对魏忠元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按张昌宗的意思加害元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    】。
    (2)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译文:【    】。
    (3)附元忠立致族灭。
    译文:【    】。

【参考答案】
    1.D。
    趣,cù,通“促”,催促A暴乱:欺凌扰乱B除:任命,授予官职C闲:熟习本题考查古诗文阅读中对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2.C
    乃,副词,“于是”。
    3.B。
    ○3是太后的行为;○5是宋璟劝说张说的话;○6是张说对魏元忠说的话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E
    4.D。
    原文中并没有“参与了对魏元忠的陷害”的意思。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记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5.(1)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此题关键在于“易”的理解,此处有“代替”、“取代”的意思。)
    (2)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此题应注意“党”、“以”及“苟免”的理解,“党”做名词时,有“集团”的意思,这里应做动词,结合句意可以理解为“阿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苟”有“苟且”的意思,翻译时为避免生硬可以不翻译出来;“免”结合上下文可知是指“免除(灾祸)”的意思。)
    (3)站在元忠一边会立即招致灭族之祸。(此题应注意“附”、“致”及“族灭”的翻译。)
    参考译文:
    起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担任洛州长史,张易之的家奴在市上扰乱行暴,魏元忠杖杀他的家奴。等到魏元忠做了宰相后,太后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想任命他担任雍州长史。在朝廷议事时,太后问宰相说:“谁能胜任雍州长史?”魏元忠回答说:“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量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魏元忠又曾经当面上皇上奏说:“我从在先帝那里蒙受厚恩以来,到现在充任宰相,未能竭尽忠心死于职守,让小人在您身边,这是我的罪过啊!”太后不高兴。因此张氏兄弟非常怨恨魏元忠。适逢太后身体不适,张昌宗担心太后有朝一日死去,自己会被魏元忠杀害,于是在太后面前诬陷魏元忠和高戬暗中商量说:“太后老了,不如辅助太子做长久计议。”太后发怒,将魏元忠、高戬打入大牢,将让魏元忠和张昌宗当廷辩护。张昌宗暗中联络凤阁舍人张说,用美官贿赂张说,让张说提供诬陷魏元忠的伪证。张说答应了。太后召见张说。张说将进入宫廷时,凤阁舍人南和宋璟对张说说:“正义名誉是最重要的,鬼神难以欺骗,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假如你获罪被流放,比你诬陷忠良要光荣得多啊。如果事情变得不可预测,我会求见太后据理力争,与你同归于尽。努力做好这件事,要后人崇敬你,就在此一举啊!”等到张说进入朝廷后,太后问张说,张说没有回答。魏元忠害怕,对张说说:“你想同张昌宗共同罗织我的罪名吗?”张说叱责魏元忠说:“你身为宰相,怎么也模仿陋巷小人的言语!”张昌宗在旁边逼促张说,让它快点说。张说说:“陛下您看到了,在您面前尚且如此逼迫我,何况在外面呢?我今天在陛下和众臣面前,不敢不如实回答。我真的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这样的话,是张昌宗逼迫我做伪证罢了。况且我难道不知道今天阿附魏昌宗立刻可以做宰相,阿附魏元忠立即遭受灭族之罪?但我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诬陷他啊!”几天后,再提审张说,张说不改变供词。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魏文侯卜相
  • 下一篇: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
  •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