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息争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清)刘大櫆  文章ID:30346  浏览:

【原文】
    息争
    (清)刘大櫆
    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諆陆子为能。
    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则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
    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曰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之?大盗至,胠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
    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纭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问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    昆弟:兄弟
    B.至于才力之均敌    均敌:相等,分不出上下
    C.其鄙有樊迟    鄙:卑鄙
    D.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    排:排挤、排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
    ②亦可以为成人
    B.①则荷戈戟以随之
    ②杀身以成仁
    C.①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
    ②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11.下面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正面论证“息争”观点的一组是(    )
    ①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
    ②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
    ③为朱之学者,以底陆子为能
    ④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
    ⑤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
    ⑥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人们认为他喜欢辩论。虽然这个说法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从此开始了。
    B.作者认为,真正懂得做学术的人,能心胸宽广地包容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并且能用自己的学说逐渐影响各种流派,最终让这些学说为我所用。
    C.作者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
    D.作者对不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的评论人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四(18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4分)
    译文:
    (2)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乎。(3分)
    译文:
    (3)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9、C浅薄
    10、C(C.“乃”,副词,竟然,却。)
    11D(③⑥都属于反面论证。)
    12、B
    13.(1)“孔子的门生,多么混杂呀!”唉!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
    (2)如今却同室操戈,在门内争斗,这不是可以停止吗?
    (3)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
    [解析]第(1)小题准确译出“何”“所以”“为”“其”的意思;第(2)小题,要准确翻译“是亦不可以已乎?”;第(3)小题准确译出“是故”“歧趋”的意思“歧趋”的翻译一定要结合文下的注释,切不可随心所欲。
    从前孔子的学生,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语言,有的长于文学。粗俗的有樊迟,狂妄的有曾点。孔子的老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他的老朋友中有原壤,知已有子桑伯子。仲弓询问子桑伯子,孔子赞许他办事不烦琐,等到仲弓怀疑子桑伯子力事太简单,然后孔子又肯定仲弓的话正确。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子的门生,多么混杂啊!”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
    至于孟子,却发表他的见解说:“如今天下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便属于墨翟派。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无法发扬。”“能够用道理来反对杨、墨的,也就是圣人的门徒了。”当时的人因此认为孟子喜欢辩论。虽然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便从此开始了。唐代的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受到学者的称赞。往下到了宋朝,有洛阳程颐和四川苏轼的学派之争,有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差别。洛派的门徒,以排斥苏轼为本事,赞同朱熹学说的人,以诋毁陆九渊为能耐。
    我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从前曾参理解孔子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亲身力行进入;子贡也“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却认为是从博学广识而得到。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子贡是正确的,曾参是错误的。可是孔子不曾在他们中间进行区别,他的学说本来可以对这些兼容并包啊。
    所以痛恨杨朱、墨翟,是因为他们目中无父母无君上;排斥佛教和道教,也是因为他们抛弃君臣关系,割裂父子之情,也没有兄弟夫妇,用这样的人生方式来追求他们的清净和不生不灭。假如他们不至于此,我又为什么偏偏要诋毁他们呢?强盗来了,开箱子掏口袋抢东西,逼我们扛着戈矛追击他们(意即抵抗他们);穿着我们一样的衣服,读我们一样的书,(这样的人)我必定尊敬他们,对他们亲爱都来不及。如今却同室操戈,在门内争斗,这不是可以停止吗?
    不曾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这种态度不能够用来评论人啊!人的相貌各不相同,稍有长短大小的差别,就骂别个不是人,难道不是错误的吗?北宫黝、孟施舍,他们离圣人之勇大盖很远,而孟子认为似曾子、似子夏,这样那么诸子之形象虽不同,认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以也。
    居高临下,便不至于发生争论,因为他不能够与我较量,至于才力相当,唯恐自己不能取胜,于是辩论就纷纷发生。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认为都不曾超出自己的大道,所以他们的胸怀宽广有余。胸怀宽广有余,对于事物就能无所不包,这就是孔子伟大而排斥异已的原因吧。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西施山书舍记
  • 下一篇:喜燕亭记
  • 【推荐文章】

  •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

    【原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 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

  • 公孙弘

    【原文】 公孙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

  • 传是楼记

    【原文】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

  • 陈宠

    【原文】 陈宠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狄仁杰果敢有为

    【原文】 狄仁杰果敢有为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

  • 【最新文章】

  •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材略
  • 于公平法
  •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
  •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
  •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
  •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
  •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
  • 李自良,兖州泗水人。初,禄山之乱,自良从兖
  • 吏道
  •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
  •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
  •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
  •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居下邳,为任侠。项
  • 徐有功
  • 哀穆先生文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