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喜燕亭记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
作者:韩愈  文章ID:30347  浏览:279

【原文】
    喜燕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淄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岈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狄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①燔淄翳:焚烧枯死的树木。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③秩秩:秩序井然的样子。④鲁侯燕喜:出自《诗经·鲁颂·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强盛、健康长寿。在此也取祝福的意思。⑤饫闻:听到很多了。饫,饱足。⑥羽:出自《易经·渐卦》,意思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累。

【问题和参考答案】
    8.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    游:交游
    B.却立而视之    却:后退
    C.有俟之道也    俟:等待
    D.发石而清泉激    发:发现
    答案D
    解析发:开挖。
    9.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均能体现韩愈欣赏或赞美主人的一组是(    )
    ①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
    ②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③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⑤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A.①②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答案C
    解析①叙述客观情况,②韩愈为“燕喜亭”取名的原因,⑤表达韩愈的希望与祝福。
    10.对这篇文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借此赞美王弘中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B.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体现主人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C.这篇“记”立意深远,气盛言宜,描写、叙述、议论并用,景、事、理、情交融。
    D.第二段通过“州之民老”的观赏评价,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燕喜亭景观独特的人文底蕴。这是从虚处表现燕喜亭周围山水的天工之美。
    答案B
    解析从所命之名中看不出有做隐士的意思。
    11.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译文:
    (2)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译文:
    (3)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译文:
    答案(1)有一天,(他)带着这两个人,走到他的居所的后面,在山丘荒地之间,登到高处远望,发现一处景色异常的地方。
    (2)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相连,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
    (3)他对于山水听腻看够是应该的。
    解析(1)句注意句式上的特点,补出省略的“他”,“丘荒之间”前省略介词“于”,“从”使动用法。(2)“经营”相接的主语应补充,“直”通假“值”,意动用法。(3)“宜”谓语前置,饫闻、厌见应联系上下文翻译,达到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太原人王弘中在连州任职,与僧人景常、元慧两人交游密切。有一天,他带着这两人走到他居所的后边,在山丘荒地之间,登到高处远望,发现一处景色奇异的地方。他令人除去杂乱的茅草,一片树木就显露出来;开挖山石,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喷涌而出;搬掉污浊的泥土,烧掉枯死的杂树,然后退到较远的地方站着观看。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山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助(变成如此美景)。从此以后,弘中与这两位僧人,清晨就去那里游赏,入夜却忘了回家,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亭屋来躲避风雨和寒暑。
    亭屋建成后,我请求他们让我给这里的景物命名。那山丘起名叫“俟德之丘”,意思是它先前一直被淹没而如今才显露出来,有耐心等待的涵养。那岩石形成的山谷起名叫“谦受之谷”,石谷中的瀑流起名叫“振鹭之瀑”;谷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是说它的外观。那土壤形成的山谷起名叫“黄金之谷”,土谷中井然有序的瀑流取名叫“秩秩之瀑”;谷名是说明它的外观,瀑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那山洞起名叫“寒居之洞”,用于说明它合于时尚。那池塘起名叫“君子之池”,意思是池子虚空用来聚集各种美德;池水漫出象征主人能够排除各种恶行。那泉水的源头起名叫“天泽之泉”,意思是说明泉水源出高尚,而下流施惠于人。把上述各种景物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于是乎连州百姓中的年长者,听说此事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这个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大概是上天创造出来的佳境而大地把它保藏起来,为了要送给这位合适的人吧?
    弘中自从由吏部员外郎贬官来到连州,路途所经过的地方依次是:从蓝田进入商洛,涉过湍急的浙水,到达汉水,登上岘首山,从这里能望见方城,然后出荆门山,下长江,穿过洞庭湖,溯湘水而上,走到衡山脚下,再由郴州跨过骑田岭。所到之处有猿猴为家的大山,有鱼龙居住的江湖,赏尽了深水远山的的种种瑰丽奇异的景致,他对于山水听腻看够是应该的。如今他喜爱山水之意却仍然没有满足。《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的爱好,真可以说是协调一致了,他因自己的智慧而获得了燕喜亭这处佳境,因自己的仁德而得以在此居住,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息争
  • 下一篇:夏侯婴
  • 【评论列表】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

  • 【最新文章】

  • 余玠
  •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 虞荔字山披,会稽余姚人也。荔幼聪敏,有志操
  • 吴山图记
  •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
  •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
  •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膑尝与庞涓俱学
  • 孙子吴起列传
  • 陈平却谗
  •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
  •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
  •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
  • 成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
  •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