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初为
作者:未知 文章ID:30395 浏览:
【原文】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又陈蕃②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埶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问题】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濮阳令归 去:离职
B.乃谢遣宾客 谢:感谢
C.故不造也 造:拜访
D.征,皆不就 就:任职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
①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
②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奸雄
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
⑥遂得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丧妻后回乡归葬,许劭不去吊丧,说明许邵品行高洁,不慕权贵。
B.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是由于他礼贤下士,尊敬许劭。
C.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
D.许劭和许虔兄弟名望都很高,才识突出,汝南人称赞他们为“平舆渊二龙”。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3分)
译文:
(2)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3分)
译文:
(3)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6.B(谢:辞谢)
7.B
8.C(A项,“说明许劭品行高洁,不慕权贵”错;B项,“是由于他礼贤下士,尊敬许劭”错。D项“许虔才识突出”错)
9.(1)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作官,没有人不改进自己的操守,检点自己的行为。
(2)许劭曾去颍川,与多有德行的人结交,唯独不去造访陈寔。
(3)曹操尚未出名的时候,常常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地(拜见许劭),求许劭为自己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