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字叔夏。伊有武干,频参诸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时符坚强
作者:未知 文章ID:30453 浏览:
【原文】
伊字叔夏。伊有武干,频参诸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时符坚强盛,边鄙多虞,朝议选能距捍疆埸者,乃授伊淮南太守。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尝县子,又进都督豫洲军事.豫洲刺史。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秒,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微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时谢安①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型,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内,于是国宝谄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②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诐逐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③,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乃下敕御伎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藤》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矜,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
帝甚有愧色。迁江洲刺史。伊到镇,以边境无虞,宜以宽恤为务,乃上疏以江洲虚耗,加连岁不登,今馀户有五万六千,宜并合小县,除诸郡逋④米,移州还镇豫章。诏领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伊随宜拯抚,百姓赖焉。在任累年,征拜护军将军,卒官,谥曰烈。
(节选《晋书·桓伊传》)
【注】①谢安:东晋名士.军事家,孝武帝时官拜相位。②诐:不平正,辟邪。③迕:违背。④逋:拖欠。
【问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 素:质朴。
B.便下车,踞胡床 床:坐具。
C.帝召伊饮宴,安侍坐 侍:陪侍。
D.在任累年,征拜护军将军 累:劳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桓伊“军事才能”和“音乐才华”的一组是( )
A.有武干,频参诸府军事 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B.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 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C.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 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D.以边境无虞,宜以宽恤为物 声节慷慨,俯仰可观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伊有军事才略,入仕后,多次被任为定疆大吏,历任淮南太守.豫洲刺史.江洲刺史等职。他和谢玄.谢琰在淝水大败苻坚之军,是指挥“淝水之战”的重要将领之一。
B.桓伊擅长吹笛,当时的高手。他和王徽之素不相识,王徽之请他吹奏,他演奏了三支曲子,吹奏完毕,上车走开,客主没有交谈一句,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特有的自然率真的交往方式。
C.宰相谢安的女婿王国宝品行不端,谢安经常约束他。后来王国宝又沉湎酒色,并和一些邪僻小人挑拨君相关系:恒伊则巧妙的借歌进谏,最终,君相间嫌隙冰释,和好如初。
D.在任江洲刺史时,因江洲人力物力消耗空虚,加上连年收成不好,恒伊便上奏朝廷,建议将小县合并,免除所欠的赋税,把州治迁回豫章:皇帝大多采纳,百姓也很信赖他。
第II卷(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苻坚强盛,边鄙多虞,朝议选能距捍疆埸者,乃授伊淮南太守。
译文:
(2)安泣下沾矜,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
译文:
【参考答案】
8.D(连续.累年,多年)
9.B(A第二选项表现的是“魏晋风度”。C第二个选项重在说明桓伊拥有一支名贵“柯亭笛”。D第一个选项表现的是桓伊对百姓的仁爱。)
10.C(“沉湎酒色”的是晋武帝,另外“君乡间嫌隙冰释,“和好如初”也无依据。)
11.(10分)(1)(5分)当时苻坚兵力强盛,边境上多处令人忧虑,朝廷选拔能御敌守边的将领,于是任桓伊为淮南太守。(译出大意给2分,“边鄙”“虞”“距(“距”商议通“拒”)捍”每处译一处给一分。
(2)(5分)谢安被(感动)的泪湿前襟,就跨过座位(坐席)走进桓伊,用手捋着胡子说:“刺史大人在这一点上真是不同凡响!”(译出大意给2分,“越席”就“不凡”三处,每译对一处给一分)
参考译文:
桓伊叔夏,桓伊有军事才略,多次为诸军府参谋军事,历升至大司马将军。当时苻坚兵力强盛,边境上多处令人忧虑,朝廷商议选拔能御敌守边的将领,于是任桓伊为淮南太守。他和谢玄一起击败苻坚的将领王鉴.张蚝等人。因功封为宣城县子,又进升都督豫洲诸军事,豫洲刺史,等到苻坚向南侵袭的时候,桓伊和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同在淝水打败苻坚,因功被封为永修建侯。桓伊生性谦逊平易,虽立了大功,但始终作风不改,他擅长音乐,成为当时的高手,被称为江东第一,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经常吹奏,王徽之有一次奉召进京,所乘的船只停泊在青溪旁,桓伊向来不认识王徽之,他正好在岸上经过,船上的人称呼恒伊说:“这位是桓野王,”王徽之便让人对恒伊说:“听说你善于吹奏,请为我吹奏一曲。”当时桓伊已是官高位显,平时就久闻王徽之大名,于是下车,做在矮几上,为他演奏了三支曲子,出走完毕,便上车走开,主人和客人并没有交谈一句。当时谢安的女婿王国宝专谋私利品行不端,谢安很讨厌他,经常对他进行约束,晋武帝晚年嗜酒好色,于是王国宝便能靠拍马奉承,逐渐挑拨君主和宰相谢安之间的关系,而那些为利的奸险之辈,因为谢安功名极胜,便造谣设计陷害,于是晋武帝和谢安之间产生了猜忌不满。晋武帝请桓伊赴宴,谢安陪坐。晋武帝让桓伊吹笛助兴,桓伊表现出顺从的神情,就为他吹奏了一曲,放下笛子说:“我弹筝的水平虽然不如吹笛的水平高,但也能做到与歌声和其他乐器音调和谐,请允许我为陛下边弹边唱,请一个人来吹笛子,”晋武帝于是让皇室的乐伎来吹笛,恒伊又说:“皇室乐队的人和我不一定配合得好,我有一个奴仆,善于和我配合。”晋武帝就准许把他的奴仆叫来,奴仆吹起笛子,恒伊便弹筝歌唱《怨诗》,歌词说:“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公佐文武,《金藤》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音调铿锵,情绪慷慨激昂,声调高低悦耳。谢安(被感动)的泪湿前襟,就跨过座位(坐席),走近桓伊,用手捋着胡子说:“刺史大人在这一点上真是不同凡响!”晋武帝则满脸羞愧,桓伊后来升任江州刺史,桓伊到江州镇城,鉴于边境上没有什么担忧的地方,应以宽免百姓的赋税,抚恤贫困为要务,就上奏朝廷,因为江州连年争斗,地方人力物力消耗殆尽,加上连年收成不好,现在只剩下民户五万六千多户,应该将小县合并,免除所欠的赋税,把州治迁回豫章,皇帝下令州治移至寻阳,其他各项都听从了桓伊,桓伊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抚,使百姓有所依赖,他在任多年,朝廷征他为护军将军,他死在了官任上,谥号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