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苏亮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0224  浏览:

【原文】
    苏亮
    苏亮字景顺,武功人也。祖权,魏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祜,泰山郡守。
    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初举秀才,至洛阳,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后宝夤开府,复为其府主簿。从宝夤西征,转记室参军。宝夤迁大将军,仍为之掾。宝夤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寻行武功郡事,甚著声绩。宝黄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及长孙稚、尔朱天光等西讨,并以亮为郎中,专典文翰。累迁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歧州大中正。贺拔岳为关西行台,引亮为左丞,典机密。
    魏孝武西迁,除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大统二年,拜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魏文帝子宜都王式为泰州刺史,以亮为司马。帝谓亮曰;“黄门侍郎岂可为秦州司马,直以朕爱子出蕃,放以心腹相委,勿以为恨。”临辞,赐以御马。七年,复为黄门郎,加骠骑将军。八年,迁都官尚书、使持节、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令,邑三百户。除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亮有机辨,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荐达后进,常如弗及。故当世敬慕焉。十四年,除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拜大行台尚书,出为歧州刺史。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车、鼓吹.先还其它.并给骑士三千。列羽仪,游乡党,经过故人,欢饮旬日,然后入州。世以为荣。十七年,征拜侍中。卒于位,赠本官。
    (《周书·卷三十入》)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    引:引荐。
    B.寻行武功郡事    行:兼职。
    C.累迁镇军将军    累:积累功劳。
    D.领中书舍人    领:领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    ②从之者遇祸
    B.①以亮为黄门侍郎    ②临辞,赐以御马
    C.①故当世敬慕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D.①欢饮旬日,然后人州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直以朕爱子出蕃②有所筹议,率多会旨
    A.①只是因为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
    ②有什么筹划商议,大多能领会旨意
    B.①只是让我亲爱的儿子随你走出藩篱
    ②办什么大事,全都会按旨意办事
    C.①只是因为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
    ②办什么大事,全都会按旨意办事
    D.①只是让我亲爱的儿子随你走出藩篱
    ②有什么筹划商议,大多能领会旨意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亮善于待人处事的一组是
    ①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
    ②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③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
    ④列羽仪,游乡党
    ⑤亮有机辨,善谈笑
    A.①②⑤
    B.①②
    C.②③⑤
    D.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亮自幼知识广博,通达机敏,特别善于起草奏章。最初他被举荐为秀才,到洛阳时遇见河内人常景。常景非常器重他。
    B.魏国齐王萧宝黄很信任苏亮。萧宝夤建立府署时,苏亮曾担任府署主簿。萧宝夤西征时,他任记室参军。萧宝夤升任大将军后,苏亮仍然担任他的属官。
    C.魏文帝之子宜都王元式任秦州刺史,让苏亮担任司马。皇帝对苏亮说:“让黄门侍郎去当秦州司马,这是我爱子的意愿啊。他把你当心腹看待,你可不要恨我呀。”
    D.苏亮为人机敏。他总是记住别人的善行,忘掉别人的过失,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因此同时代的人都敬重仰慕他。
    6.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荐达后进,常如弗及
    译文:【    】。
    (2)经过故人,欢饮旬日
    译文:【    】。

【参考答案】
    1.D(“领”是“任职”的意思)
    2.C(A①结构助词,表示定语后置。②代词,相当于“……的人”。B都是介词,①相当于“让”。②相当于“把”。C代词,相当于“他”。D①代词,相当于“这”。②代词,相当于“这样”)
    3.A(①‘以”不是表示原因,而是介词“让”。②‘会”不是领会之意,而是“适合”之意)
    4.B(③表现苏亮受到宝夤的重用。④写苏亮作牧本州时的荣耀。⑤表现苏亮的性格特点)
    5.C(对皇帝的话解说不当)
    6.(1)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
    (2)经过老朋友家时,欢宴十日(①‘后进”不是“人才”之意,而是后辈;“常如弗及”是常感未尽全力。②“欢饮”是欢宴的意思)
    参考译文:
    苏亮字景顺,是武功人。祖父苏权,任魏国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亲苏祜,任泰山郡守。
    苏亮自幼通达机敏,知识广博,好写文章,善于起草奏章。最初被举荐为秀才,到洛阳,遇见河内人常景。常景很器重他,回头对人说:“秦中才学能够与太行山以东抗衡的,恐怕就是这个人了。”魏国齐王萧宝夤引荐他担任参军。后来萧宝夤建立府署,又担任府署主簿。跟随萧宝夤西征,转任记室参军。萧宝夤升任大将军后,苏亮仍然担任他的属官。萧宝夤十分了解苏亮,凡是文告及有所筹谋,都委托给他去办。不久,苏亮代理武功郡事,很有政绩声望。萧宝黄作乱,任命苏亮为黄门侍郎。苏亮善于与众人相处,对别人无所违碍。萧宝夤失败后,跟随他的人都遭到祸患,只有苏亮得以保全。长孙稚、尔朱天光等人西征时,都让苏亮担任郎中,专门掌管文书。先后升任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歧州大中正。贺拔岳担任关西行台时,引荐苏亮担任左丞,掌管机密。
    魏孝武帝西迁后,授苏亮为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衔。大统二年,授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合人。魏文帝之子宜都王元式任泰州刺史,让苏亮担任司马。文帝对苏亮说:“黄门传郎怎能委屈当秦川司马?只是因为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所以以心腹相委托,希望你不要介意。”临别时,赏赐御马。大统七年,又任黄门郎,加骠骑将军衔。八年,“升任都官尚书、使持节、代理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令,食邑三百户。授中书监,兼任著作官员,修撰国史。苏亮机敏善辩,善于说笑,太祖十分看重他。有什么筹划商议,大多能领会旨意。他总是记住别人的善行,忘掉别人的过失。推荐称许后辈,常感未尽全力。当时人因此而对他敬重仰慕。十四年,授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随即又被任命为大行台尚书,出任歧州刺史。朝廷由于他在本州担任刺史,特地赏给他车辆、乐队,让他先回到宅第,又派给骑兵三千人。陈列仪仗,游历故里。经过老朋友家时,欢宴十日,然后才进入州城。世人认为他十分荣耀。十七年,调任侍中。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赠他原任官职。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苏代兄弟
  • 下一篇:苏秦说秦王
  • 【推荐文章】

  • 苏武

    【原文】 苏武 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

  • 白云先生传

    【原文】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

  • 班超

    【原文】 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

  • 《论语》选段

    【原文】 《论语》选段 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最新文章】

  •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
  •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
  •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
  •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
  •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
  •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
  • 豫让
  • 豫让论
  •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
  •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生甫周岁,堕眢井
  • 徐九思
  •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
  •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蔷夫,得休
  • 知化
  • 指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