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退后进
作者:未知 文章ID:39781 浏览:
在很多情况下,父母要采取退一步的策略。所谓退一步,就是遇到孩子的状态与你的愿望不符合时,父母可以先心平气和地与他谈,如果他不接受,千万不要强迫他接受,父母这时要退一退,然后再找机会与他谈。有句话叫“急来缓就,高来低接”,就是急的事情来了,要缓冲一下,高处有东西下来了,手要退到低处才能接住。当父母与孩子谈话处于顶牛状态时,如果父母能缓一缓,退一退,孩子对父母的对抗心理就不会发展起来,以后你再找机会与他好好谈时,他就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退一退,孩子的对抗情绪就此打住,父母也有了回旋的余地。退不是目的,退是为了进,为了更有利孩子问题的解决。
对一些处于极端情况的孩子,父母则要采取一退到底的策略。我接待过不少因种种原因而导致孩子厌学,进而逃学、退学这样一些处于极端情况的孩子,这些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是日复一日地逐步积累起来的,他们的心理状态极差,他们的理智已被情感代替,他们往往已抱定了破罐破摔的决心。他们好像就站在悬崖边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再逼一逼,就很可能会把孩子逼下万丈深渊。所以,父母对这样的孩子要一退到底。
所谓一退到底,就是接受现实,放弃期望,先保住孩子。放弃期望,就是父母要放弃以前对孩子抱有的种种期望,比如学业要求、职业设计等这类问题。在现时状况下,则不要再在这些方面指责、要求孩子,当然更不能说一些像“你给我滚出去”、“你死掉算了”这类气话。而是先让孩子在家里平安地呆着,让他在家里存在下去。的确,父母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从十月怀胎开始,父母就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希望他将来才学出众,事业发达,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但现在千辛万苦把孩子养育大,对他一直抱有的期望却都要放弃,对父母来说确实是极其痛苦而又极其艰难的。但父母要明智地认识到,孩子的现状尽管很糟糕,但却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实,在这样一个现实面前,任何抱怨、指责、暴跳如雷、打骂等冲动的行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招致更严重、更悲剧性的后果。所以父母要接受这个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父母应该问问自己:究竟是用打骂的方法把孩子逼出去,把命逼掉好呢?还是压制自己对孩子极端不满、急躁的情绪,让孩子平安地存在好?如果选择后者,父母在接受了现实并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后,自己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孩子才会在家里呆下来。
退到最后,并不是要父母永远放弃希望,而是以退为进。孩子平安地在家里存在以后,父母可以视孩子的情绪状态,心平气和地和他交谈,能动员他复学当然最好,如果他仍然拒绝上学,家长也不要觉得无路可走了,还可以想想其他办法,如上外面的培训班,或买来教材软件让他在家里的电脑上自学。“天无绝人之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应该成为这些父母心中坚定的理念。
我按照“退到最后”的原则去指导一些处于绝望境地的父母,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有一个初中生,因家里搬迁,换了一个新的学校。由于他内向的、不合群的性格,使他与新环境格格不入,此外他的某些体格特征,又受到一些同学的讥讽,于是他拒绝上学。孩子的这一行动,使其母亲难以接受,于是她千方百计要让孩子去上学。有时,好不容易劝说孩子进了校门,可是母亲一转身,他又跑回家。一次,因上学问题母子又争执起来,孩子夺门而出,要离家出走,母亲觉得她寄托着自己全部希望的孩子眼看就要废掉了,而她的耐心已到了尽头,于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对这样一个眼看就要产生悲剧的家庭,我劝母亲要接受孩子的现状,退到最后,然后以退为进。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她的心情顿时平静下来,和孩子进行了心平气和的讨论,最后,双方都作了妥协、让步:母亲不再逼孩子上学,孩子也答应不闲呆在家而无所事事,在家里自学教材,或去参加社会上举办的补习班,以后再视情况返回学校。随后,母亲去买了电脑和教材软件,孩子就在家里利用电脑自学起来。学了一段时间,他又去参加了补习班,多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从此,他又恢复了自信,母子关系也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