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型家长
作者:未知 文章ID:39730 浏览:
洛克说:“做父母的无不爱护自己的子女,但是那种自然的爱一旦离开了理智的严密监视,就极容易流于溺爱。”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这种特殊的国情下,有不少的中国家庭患上了“四二一综合征”,即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四个老人加上爸爸、妈妈两人围着一个独生子女转。无论上学还是上医院看病,陪伴孩子的不仅有他们的父母,还常常有他们的隔代老人。孩子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此,“四二一综合征”又是溺爱的代名词。溺爱造就了众多长不大的孩子,十多岁的孩子要抱着母亲才能入睡;母亲坐在身边才能安心做功课。至于时时缠着家长“作天作地”、“发嗲”的则更多,甚至还有初中生吵着要吃奶的,令父母啼笑皆非,实在不知怎么办才好。溺爱有时像一团浓浓的雾,遮住了是非对错,盲目的亲情像激浪冲击着理智的堤坝。
有一个家庭出现了这样一幕:父亲让女儿收拾起摊了一桌的书报杂志,女儿尖声叫喊着不肯接受。父亲发火了,随手扬起一本书碰破了她的额角,女儿哭泣了。妈妈心疼女儿,大声地埋怨丈夫。奶奶心痛儿子,又责怪儿媳不该当着女儿的面让父亲丢脸。女儿为帮妈妈出气,叫喊得更厉害了,一家人乱成一团。
溺爱对孩子有很多负面的影响。美国卡罗兰早期儿童教育委员会主席罗猷说:“舒服的环境,要什么给什么的家教妨碍孩子人格、意志和能力的培养,也堵塞了孩子与外界与他人的沟通,这种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梦想,也缺少责任感。”
溺爱形成孩子的病态人格。有个初二女生,仅因为被新的班主任批评了一次,竞出现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无法继续学习。原来,她是独生子女,两岁多时,因不小心把额头碰了个口子,从此,家里人就再也不让她一个人出去玩耍。她除了读书、做作业和玩,从来不做家务。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她不能做自己该做的事,碰到的是“这样不行”、“那样危险”的过度保护,逐渐形成了自尊心和虚荣心强、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依赖性极强的不良性格。她从小学五年级到中心小学寄宿起,样样事情都要自己做,感到很难适应,因而被同学们讥笑为“笨蛋”。为此,她经常暗暗哭泣,老想回家,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总是提心吊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对比,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安。到了初中后,虽然成绩很好,但她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评价得那么好。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她必须时时处处掩饰自己的短处,这又使内心与外在表现极不协调,她常常为此感到痛苦、忧郁和焦虑。父母的过度溺爱把她养成了一个“蛋壳少女”:外表上个性极强,但内心空虚、脆弱,只要轻轻一捏,就成了碎片。因而,只要他们一离开父母的保护,就难以适应,稍受挫折就支撑不住。
小时溺爱,长大苦恼。东东从小身体瘦弱,又比较听话,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在生活、学习上,父母都给他安排得妥妥当当。高中住校离开了父母,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把作业布置得清清楚楚,由于他从小就没有机会动脑筋思考、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而没有学到本应在小学、初中就应该掌握的统筹、计划、安排能力,更缺乏自立的信心,以致离开父母的指点,面对繁多的课程,不知所措,因而他常常在自习课时不知该复习什么,以致成绩迅速滑坡。东东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觉得同学和老师都有些看不起他,因而下决心要把成绩搞上去。他要求自己“在成绩没有上来之前,不与人交往、不理睬人”。这种独来独往的行动,又引起了一些同学的议论。东东非常苦恼,常常在听课时怀疑同学们在议论他,思想难以集中。到高中毕业时,他的成绩下降了很多,高考榜上无名。东东的心更受到沉重的一击,虽然家里人不怨他,但他觉得不好意思见人。参加复读班后,疑心重重,觉得老师也在搞他的“鬼”。所以,复读只是徒有其名,以致再度落榜。
洛克说:“凡是有心管教孩子的人,便应该在儿童极小的时候,早早加以管教”,如果不早早地加以管教,会怎么样?洛克没有说,但现实回答了。“他是我的敌人,我要杀死他!”在一精神病院门诊室里,一个少年指着他父亲的鼻子大喊大叫。这个少年叫周明,父母从小就视他为“掌上明珠”,一味溺爱、顺从,使他无论在家、在外,都受不了半点委屈,经常在外打架惹祸。虽然他的父母悟出自己过去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想加强教育,但为时已晚,他已养成了霸道、蛮横、神经质、极易冲动的性格。一天,周明气呼呼地跑回家,又哭又闹,原因是同桌的女同学下课时没让他先走,他踹人家几脚后,又把那位同学的书包丢到厕所里,因此受到老师的批评。周明要求爸爸去学校与老师评理,要老师给他道歉。父母无奈,告诉他吃完晚饭再去学校,周明不干,顺手把一桌饭菜掀到地上。看到骄横无忌的儿子,他父亲再也忍耐不住,“啪啪”就是几耳光。十几年来对儿子顺从并积下不少烦恼的父母变得越来越急躁,使用了严厉的管教方法。自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周明,第一次遭遇父母的“违抗”,他的“小皇帝”式的唯我独尊心理接受不了眼前的现实,父母粗暴地打骂不断在他眼前定格,挥之不去,他的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他敌视父母,不许父母进他的房间,怕父母加害于他。吃饭时,他拿起妈妈为他准备的碗到水龙头下长时间冲洗,担心碗里有毒。就连家里烧的开水他都不敢喝,渴了只在水龙头上接水喝。最后,父母带着痛苦、内疚、悔恨的心情,不得不把他送到精神病医院,结果被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
众星捧月捧出了小偷。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家里被父母及祖辈宠爱有加,她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时一直是班上的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班里的同学也都对她另眼相看。她自我感觉极好,习惯了众星捧月般的环境。可是在她上四年级时,她因病住院,耽误了学业,病好后回到学校成绩明显不如从前,她不再是班上注目的对象了。为此,她感到心理很不平衡,于是默默地下决心,要让老师重新认识到她的存在。后来班上同学反应,教室里经常丢东西,比如同学的笔、尺、书等。终于有一天,当她从老师的抽屉中偷钱的时候,被老师发现,才知道同学的东西也是她偷的。问她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时,她说:“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注意到我。”
更严重的是,溺爱无异于“养虎遗患”,后患无穷。卢梭说:“你们知道造成儿童不幸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给他什么。”有一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案发学生中,发现少数家庭家财万贯,父母每月要给予孩子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消费。但这并不能促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反而导致小小年纪追求高消费,掼派头,为了装大款、不失体面,就要“暗渡陈仓”、“铤而走险”,造成违纪案发。
一天,上职校的聪聪来到外婆家。他向外婆要钱,想买东西吃。外婆没给他钱还把他数落了一顿,并说:“不知道你爸爸妈妈是怎样教育你的?”聪聪顿时血冲脑门,与外婆顶撞起来。外婆打了他一个巴掌,他顿时失去理智,拿起水果刀,向外婆腹部扎去,又将外婆拖到里屋,骑到老人背上,拼命用拳头打击老人头部,直到老人停止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