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现代儿童观

发布时间:2019年6月3日  更新时间:2023年9月2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39761  浏览:

    世界上一些发达文明国家的儿童观与中国一些家长的儿童观是截然不同的。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件事。它们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两种儿童观的差异。
    一次,我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职工作家庭教育报告,在讲到应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这个观点时,一位学校领导插话,介绍了她在美国访问时的亲眼所见。有一天,她和其他中国访问团成员在一家饭店吃饭,旁边一对美国夫妇带着一对孩子也在用餐,饭菜端上来时,两个孩子正扒在地上画画,于是,妈妈叫两个孩子上来吃饭,孩子们说,他们还想画一会儿,等画好了再吃饭。这时父母不再催他们,而且颇有兴致地看着他们画。半小时后,他们拿着画好的画请父母评判,父母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他们又扒在地上专心致志地修改起来。15分钟后,他们修改完了,这才坐上来,全家人有说有笑地吃起来。父母为等孩子把画画好,饿着肚子,足足耐心地等了45分钟!
    这位校领导说,她看着眼前的情景,深有感触,当时就在想:如果是中国家长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她一定会叫唤孩子:停止画画,快上来吃饭。如果孩子不听,家长态度就会升级,会大声训斥:饭都凉了,快上来吃饭。甚至动手没收画纸,强制孩子坐到饭桌上来。
    还有一次,我与一对定居在美国的华裔母子去上海一家商场,她的孩子林林看到这个玩具吵着要买,见到那个玩具又吵着要买。这时候,母亲以平和、商量的口吻对林林说:“孩子,我们不是事先有过君子协定,到上海,一周你买玩具钱的总数是250元人民币,现在请你自己选择,要么集中一次买一样250元的玩具,要么分次买几样玩具,但总数不能超过250元。”儿子低头思考一下,然后下决心说:“妈妈,那么这次我决定不买了,还是下次集中买一个大的玩具吧。”以后,我们逛到商场其他柜台时,林林不再吵着要这要那。当我们走到正在播放动画片的电视机柜台前,也可能是林林累了,或是被电视的精彩画面吸引住了,他一屁股坐在了商场的地板上,可令我极为惊奇的是,他的母亲竟然无动于衷,不但不叫他起来,而且还陪着他一起看电视!
    看着她们母子俩在商店里的情景,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家长带孩子逛商店的情景。到了商店,孩子也会像林林一样吵着要父母帮他买这买那,这时候,中国的父母会怎么做?常见的做法是,要么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要么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予以拒绝,而很少会像这位华裔美国母亲那样,中国的孩子如果一屁股坐在商店的地板上,他的父母是肯定不会允许的,他们定会立即制止他。
    另外,专门招收外国孩子的上海国际耀中学校的一个班主任告诉我,有一次她在班里批评一个学生:你真笨!该学生回去告诉了母亲,母亲马上来学校告状,说你怎么可以讲我的孩子笨?这句话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还有一次,她让一个孩子回去将生字抄六遍,这孩子抄了四遍就不抄了,他母亲来找我交涉,说孩子认为抄四遍够了,你为什么一定要他抄六遍?我听了班主任讲的这些经历,心中不禁在问:如果中国家长碰到类似的情况,他会怎么做?当他听说老师说自己孩子笨,布置他抄六遍生字,难道他会为这些区区小事而专门跑到学校去交涉?绝对不会的,没准他自己也曾经骂过孩子:你真笨,将来只配扫垃圾、做民工!抄六遍生字还算多吗,我还叫你抄十遍、二十遍呢!
    这些耳闻目睹的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像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父母是怎样对待孩子的。饭送上来了,但孩子希望继续作画,父母尊重他们的愿望,耐心地等他们画好后再吃饭。孩子在商场走累了,坐在地板上,从成人的立场上来看,这样会弄脏裤子,也不大雅观,但母亲理解并允许孩子的行为。孩子认为抄四遍生字够了,家长很把孩子这个要求当回事,专门跑到学校去交涉。但是他们的家长又不是无原则地放纵孩子的一切行为。孩子见一样玩具就要买一样,这个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他们的家长是怎样处理的呢?他们既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制止,而是既坚持原则,又以平等、商量的方式与孩子进行讨论,结果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伤害孩子。从他们对待孩子的所言所行中,明确无误地表达了这样一种儿童观:孩子是平等、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表达并实现自己正当、合理愿望的权力。
    为什么美国人对待孩子与中国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这要从民族文化背景和历史中寻找原因。14世纪意大利发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它一开始是恢复古罗马的传统,后来涉及到一切意识领域。这场运动最后取得了三个成果:第一是解放了个人,个人在中世纪以前是没有地位的,个人被认为只是神权的奴仆。通过这场运动,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即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他不可剥夺的各种权利;第二是解放了妇女,原来妇女是没有地位的,妇女只是男人的附属物,运动大大改变了对妇女的观念,认为妇女也是人,应该享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在很多场合,甚至要“妇女优先”;第三是解放了孩子,中世纪以前,孩子被认为是父母手中的泥人,父母要他成怎么样,他就应该成为怎么样。运动也扭转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树立了新的观念:孩子也和父母一样,也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也拥有他的尊严和自由等权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持续了数百年,波及到许多国家。这场运动所形成的关于人是独立、有尊严、有权力的个体及人与人应是平等的新理念,成为一种文化价值体系渗透、沉淀在运动所涉及的民族和国家国民的思想中,成为他们的法律,成为他们行为的深层动机。
    我女儿在美国一所大学读书,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使她对美国人的独立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她所在学校图书馆馆长的儿子与她同班,他从小患有哮喘病,放暑假后,去了外地一个工厂打工,那个厂是做汽车配件的,车间温度有40多度,为了防止零件掉下砸坏脚,要穿上沉重的铁靴,从下午两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四点,整整要干14个小时。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要自己负责自己的学费、车子等一切开支。他母亲情愿把又轻松又安全的图书馆打工位置给了我女儿。有一次,他儿子从外地打电话给母亲,说汽车因没油抛锚在某地,而他又没钱买汽油,言下之意,要母亲支援,但母亲仍让他自己想办法,后来儿子从当地朋友那里借了钱,买了汽油才把车开回来。
    在美国定居的孙紫玲,根据她身临其境的观察,在报上发表了名为《美国家庭中的老子、儿子、孙子》的文章,更是详细、全面地揭示了美国人独立、平等的价值理念。总统的儿子失业后领救济金已广为人知。到美国一看,这种老子不管儿子,儿子不靠老子的事的确比比皆是。
    文中写道:“我在美国的隔壁邻居有一儿一女,可我只见他家儿子未见其女,因为女儿周一至周五在伊利诺大学就读,早出晚归,周六、周日忙于打工。他们家好车、好房、衣食讲究,决非贫困人家,为什么要打工呢?我儿子说,按美国规矩,他家女儿必须自己挣钱读书,交住在家里的房钱。在美国,父母有把子女哺育成人的义务,但一般来说,高中毕业之时就是父母尽完义务之日,儿女就要自立生存。子女们也不愿依赖父母,有的主动搬出去,另外租房而住,要继续住在家里必须付房钱,要在家吃饭就要付饭钱,想继续读大学的必须自筹学费。一些殷实家庭子女认为依赖父母不光彩,也不愿向父母伸手。如拥有近百亿资产的洛克菲勒财团董事长的孙子哈里,是哈佛大学经济管理系的高材生,节假日常在纽约繁忙的曼哈顿码头上开吊车赚钱。”
    “在美国,我曾不止一次看到过开着漂亮小轿车捡可口可乐空罐头和破纸皮箱换钱的年轻人,我也曾听说市议员的儿子在餐馆跑堂,吃、睡在餐馆。美国青年不愿接受金钱馈赠,因为这近乎施舍,有被瞧不起自己才能的嫌疑,偶尔借贷必付利息,即使儿子向老子借款也一样。”
    “我国留美学者也崇尚这种作风。女婿出国的机票是他妹妹买,而且言明是送不是借,可女婿硬是从半工半读的菲薄收人中挤钱偿还,当时真有点责怪女婿不近人情,现在却十分赞赏了。”
    美国青年结婚全是当事人之事,父母不必准备大量钱财,亲朋也无须为送这送那而伤透脑筋,要好者只是赶到指定教堂参加婚礼,说几句祝福语,送束鲜花就很体面了,双方父母都是送点纪念品,一起到餐馆聚聚而已。
    生孩子更是年轻人自己的事,生下来多为母亲自带,祖父母、外祖父母是极少带孙辈的。一则因为美国男女均需65岁方可退休,而不愿退者可延长到68岁甚至70岁,另则是祖辈没有哺育孙辈的义务,老一辈的父母无权要求子女对他们如何如何,很自然,儿辈也无权要求祖辈照顾孙辈。
    父辈从小培养下辈自主,下辈也心甘情愿走自主之路。小孩摔倒了,大人不会慌忙跑过去扶起来,只是假装没看见,小孩子磨磨蹭蹭自己爬起来;上学了,遇到难题,大人不会急于讲解,更不会代为去做,而是鼓励他们自想办法或与同学讨论;中学毕业后升学还是打工,干什么学什么专业,父母只提建议不干涉,儿辈可以充分自主、自由。美国青年崇尚自主,认为依赖父母不光彩。
    美国人不但在国内是用独立的理念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他们对进入美国的境外人也是这样要求的,他们给刚入境的外国人一本宣传手册,手册中列举了外国人人境后应该注意的各项注意事项,其中有一条是,凡是入境的人,不管他在原来的国家有多少权势,有多少钱财,一旦进入美国境内,不要企图美国人会对你另眼相待,会对你有特殊照顾,他们会以一律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美国人普遍接受“家庭即学校”的教育观念。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把他们看作平等的个体,尊重他,和他谈心,叫他做事,决不会“命令”。一个只有3岁的孩子在吃饭前要吃巧克力,对这件不应该做的事情,美国母亲不像有些中国家长采取简单的制止或打骂的方式,而是耐心地讲一个小时的道理,如为什么饭前不能吃巧克力,吃了有什么害处等道理。如果你打骂孩子,邻居可能会报警,你就可能会失去对孩子的监护权。美国人认为,孩子再小,也有做人的权利,决不能强迫他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那么,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不就是放任自流了吗?不是。美国的家长也望子成龙,也会为孩子付出很多,有的甚至能牺牲自己的事业,退职回家抚养孩子,但他们的“龙与凤”标准是: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美国式的成功:在个人,是尽自己的力,做得最好,实现自我价值。
    在这种现代儿童观的环境中,即使智力差的孩子,也会产生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感,也会充满自我实现的自信。“自我实现”的成功标准,有极广泛的社会基础。社会评价人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尽力去做了,就会受到尊重;企业择人看能力;社会上每个人总是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错误的儿童观
  • 下一篇: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 【推荐文章】

  • 怎样批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也不能只有奖励没有惩罚,这样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否认惩罚在...

  • 个例的启发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直不和谐,甚至越来越僵,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对...

  • 孩子的意见

    对孩子频繁的哕嗦是最常见的现象。一个初中学生给教师写了一封《我有一个爱唠叨的爸...

  • 孩子人生无目标

    我对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分别举办过多次 战略学习法 讲座。在讲到学习目标时,都要问这...

  • 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对孩子的自私问题,大多数家长和教育者都有误解。不少家长发现孩子 从小 就很 自私 ...

  • 父母眼中的孩子

    我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了很多父母,他们一坐下,就会滔滔不绝地数落起孩子的不...

  • 【最新文章】

  • 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 孩子偏科怎么办
  • 怎样批评孩子
  • 在孩子的心灵种上一棵人文树
  • 在孩子心灵种上第三棵哲学树
  • 孩子做事粗心怎么办
  • 孩子说谎怎么办
  • 孩子做事虎头蛇尾怎么办
  • 父母的性格决定孩子的性格
  • 父母好的言行决定孩子好的个性
  • 父母不良言行决定孩子坏的个性
  • 个例的启发
  • 不留退路的悲剧
  • 怎样表扬